辭義的意思、辭義的詳細解釋
辭義的解釋
(1).辭采和文義。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兩方面。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箸《中論》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于後。” 晉 皇甫谧 《三都賦》序:“是以 孫卿 、 屈原 之屬,遺文炳然,辭義可觀。”《南史·任昉傳》:“四歲誦詩數十篇,八歲能屬文,自製《月儀》,辭義甚美。”
(2).偏指文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诏策》:“ 魏文帝 下詔,辭義多偉,至於‘作威作福’,其萬慮之一弊乎!” 唐 韓愈 《答崔立之書》:“足下猶復以為可教,貶損道德,乃至手筆以問之,扳援古昔,辭義高遠。”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則确然以文章之事,當具辭義,且有華飾,如文繡矣。”
(3).猶辭章。《宋書·顔延之傳》:“ 廬陵王 義真 頗好辭義,待接甚厚。”《南史·殷孝祖劉勔等傳論》:“ 繪 辭義克舉,諸子各擅雕龍。”
詞語分解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别: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别。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雇: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于
- 義的解釋 義 (義) 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務。義憤。義演。見義勇為。 情誼:義氣。恩義。義重如山。 意思,人對事物認識到的内容:意義。含義。
專業解析
“辭義”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成它的單字“辭”和“義”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并在典籍和語言學中有具體應用。其核心含義指言辭或文辭所表達的意義、道理或内容。以下是詳細解釋:
-
字義分解與基本含義:
- 辭 (cí): 本義指訴訟的供詞(《說文解字》:“辭,訟也。”),後廣泛引申為言辭、文辭、語句、話語。在“辭義”中,主要指語言表達的形式或載體。
- 義 (yì): 本義指合宜的道理或行為(《說文解字》:“義,己之威儀也。”),引申為意義、意思、道理、内容。在“辭義”中,主要指言辭或文辭所包含的意義、内涵或道理。
- 合義: “辭義”即指言辭或文辭的意義、含義、内容或道理。它強調語言表達所承載的信息、思想或情感内涵。
-
語言學與訓诂學中的含義:
- 在語言研究和古籍注釋(訓诂學)中,“辭義”常指詞語、句子或篇章的具體意義和内涵。古人注疏經典時,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解釋文本的“辭義”。
- 它關注的是語言符號(辭)所指向的概念、事物或關系(義),即能指與所指的關系。
-
古代文論與典籍中的應用:
- 在古代文學批評和理論中,“辭義”常用來評價文章或言論的内容與形式的關系。例如:
- 指文章的文辭與義理。好的文章要求“辭義”俱佳,即文辭優美、表意清晰、道理深刻。
-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在讨論文體和創作時,常涉及“辭義”的配合。例如《宗經》篇強調學習經典能使“文能宗經,體有六義…六則文麗而不淫”,其中就包含了對“辭義”的要求。(來源:劉勰《文心雕龍·宗經》)
- 《後漢書·蔡邕傳》評價蔡邕的碑文:“其撰集漢事,未見錄以繼後史。適作《靈紀》及十意,又補諸列傳四十二篇,因李傕之亂,湮沒多不存。所著詩、賦、碑、诔、銘、贊、連珠、箴、吊、論議、《獨斷》、《勸學》、《釋誨》、《叙樂》、《女訓》、《篆藝》、祝文、章表、書記,凡百四篇,傳于世。” 後世評論其文往往關注其“辭義”精當。(來源:《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第五十下》)
-
現代漢語中的理解:
- 在現代漢語中,“辭義”的使用頻率不如古代,但在學術讨論、文學評論或特定語境下,仍指詞語、話語或文本的意義、内涵。
- 它可以理解為“語義”的近義詞,但“辭義”更側重于具體的言辭表達所承載的意義,有時也隱含對表達内容(義理)的評價。
“辭義”的核心含義是言辭或文辭所表達的意義、内容或道理。它既指具體的詞語、句子的字面意義和深層含義,也用于評價文章言論在内容(義理)與形式(文辭)上的表現,尤其在古代文論和訓诂學中是一個重要概念。理解“辭義”需結合“辭”作為表達載體和“義”作為内涵實質的雙重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辭義”是漢語中一個較為文雅的詞彙,通常指言辭或文辭所表達的意義和内涵。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
基本含義
“辭”指語言表達(如文辭、言辭),“義”指意義、道理。因此“辭義”即語言所承載的意義,強調通過文字或話語傳遞的思想内容。例如在古籍中常用“辭義典雅”形容文章意義深刻、表達優美。
-
與相近詞彙的辨析
- 詞義:指單個詞語的具體含義(如“蘋果”指一種水果),屬于語言學範疇。
- 文義:側重文章整體的意義表達,而“辭義”更強調語言運用與意義傳達的結合。例如《文心雕龍》中提到“辭義”時,既包括語言形式,也包含其思想深度。
- 應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評論、學術讨論中,如評價某篇文章“辭義俱佳”即指其語言和内容均優秀。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書面語或特定專業領域。
若您具體指某部典籍或特定語境中的“辭義”,可補充說明以便進一步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菴菴半大奔走之友忭舞淳制定例發鬓廢話佛殿割絕閨壸古穆瞽言萏議衡漢花縣會合講談賤女焦慮解擯嗟夫解鹽寄迹山林景化記曲娘子積心空口白話遼曼鱗構六喻利誘馬兀曚曚亮鳴璜彌年甯宇盤壠偏諱辟仗箭普屯強近佥允起椗情由卻略屈紒上宮神應石碑丕十齋日耍私情天仙配挺帶同然吞筆挽任翁長相娛霞思天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