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子的袍服。 唐 盧照鄰 《登封大酺歌》之二:“日觀仙雲隨鳳輦,天門瑞雪照龍衣。” 明 徐渭 《凱歌二首贈參将戚公》之一:“戰罷親看海日晞,大酋流血濕龍衣。”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轶聞·太監安得海伏法》:“有 安 姓太監……聲勢煊赫,自稱奉旨差遣,織辦龍衣。”
(2).喻指蓋屋的茅草。 清 黃遵憲 《武清道中作》詩:“龍衣将瓦覆,牛矢壓牆高。” 錢仲聯 箋注:“ 馮贄 《雲仙雜記》:‘ 饒子卿 隱 廬山 康王谷 ,無瓦屋,代以茅茨。每年一易茅,謂之屋龍更衣。’”
“龍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基本釋義
本義:指古代天子的袍服,象征至高權力與尊貴。
比喻義:代指蓋屋的茅草。
二、其他領域含義
三、使用示例
“龍衣”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核心仍圍繞皇權象征與自然物的隱喻展開。
龍衣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龍(字頭部首)和衣(字底部首)。
龍的部首是一種立體的獨角獸,表示龍的模樣,具有強大和神秘的象征意義;而衣的部首是衣服的樣子,表示與衣物相關。
龍衣原指龍的衣服,可以是象征皇權的華麗宮廷服飾。在古代中國,龍一直被視為君主的象征,隻有皇帝才能身穿龍袍,所以龍衣也常被用來指代皇帝的衣服。
在繁體中文中,龍衣被寫作「龍衣」,保留了原來的意義和讀音,隻是形狀更加繁複。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龍的寫法相對簡單,是由頭部和身體構成;衣的寫法則是由兩個零散的部分組合起來,表示衣服的樣子。
一些使用龍衣一詞的例句:
與龍衣相關的組詞有:龍袍、龍冠等。
近義詞可以是皇袍、禦袍等,反義詞則可以是凡衣、布衣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