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冰的地窖。《詩·豳風·七月》:“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淩陰。” 毛 傳:“淩陰,冰室也。” 南朝 齊 謝朓 《齊雩祭樂歌·歌黃帝》:“商暮百工止,歲極淩陰沖。”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打冰》:“ 周成王 命淩人掌冰,歲十二月,敕令斬冰納於淩陰。淩陰者,今之冰窖也。”
“淩陰”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用于藏冰的地窖或冰室。這一概念在古代文獻中主要用于描述儲藏天然冰以備夏用的設施。以下是基于權威文獻的詳細解釋:
“淩陰”即“冰窖”。“淩”指冰,“陰”指陰涼、背陽之處,合稱指代地下儲冰的場所。古代利用冬季自然結冰,将冰塊存入地下窖穴,待夏季取出使用。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詩經·豳風·七月》
最早記載見于《詩經》:“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淩陰。”
→ 描述周代農曆十二月鑿冰、正月藏冰于淩陰的禮制。
來源:《毛詩正義》(中華書局)
《周禮·天官·淩人》
記載周代設“淩人”官職,職責包括“掌冰政”,管理藏冰(“頒冰掌事”)與淩陰的維護。
→ 印證淩陰為古代國家級的儲冰設施。
來源:《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來源:王文錦《中國古代禮俗辭典》(中華書局)
現代漢語中,“淩陰”已罕用,但作為曆史詞彙仍保留于古籍研究與考古領域,特指先秦至明清時期的藏冰建築遺址(如陝西鳳翔秦淩陰遺址)。
來源:《中國考古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http://www.hydcd.com
: 《毛詩正義》線上閱讀:https://www.gushiwen.org/guwen/book_2.aspx
: 《周禮注疏》數據庫:https://ctext.org/zhou-li
: 王文錦《中國古代禮俗辭典》:ISBN 9787101135891
: 《中國考古學大辭典》:ISBN 9787532644771
“淩陰”是古代漢語詞彙,指代藏冰的地窖或冰室,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淩陰”即藏冰的專用場所,主要用于儲存冬季采集的冰塊,以備夏季使用。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其中“淩”指冰,“陰”表示低溫密閉的空間,合稱即為冰窖。
“淩陰”是古代重要的儲冰設施,兼具實用與禮制意義,其名稱隨朝代更疊略有變化,但核心功能延續千年。
白鼓釘八靈保皇八字沒一撇背敵不動尊才秀人微呆若木雞頂陽骨東抄西襲東三西四耳倕放良書風雨燈分心勞神浮戾鋼結構幹寤格物窮理鼓眩號兵很子謊勢火浴降損江湍檢柙家屋具摺口宣窺搖流恨留日隸子弟履繩賣官賣爵美工面首潛身勤懇起泡乞讨蝤蛴頸入地三過筆傻蛋舍放生來死去生蓄事不關己史匠石韋碩果僅存袒服鼗鼙頭腦頹宕外市腕子武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