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遵的意思、奉遵的詳細解釋
奉遵的解釋
遵守;遵從。《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其令有司各修職任,奉遵法度,惠茲元元。”《三國志·魏志·管甯傳》:“況 寧 前朝所表,名德已著,而久栖遲,未時引緻,非所以奉遵明訓,繼成前志也。”
詞語分解
- 奉的解釋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舉杯祝酒)。奉獻。奉祀。奉承(恭維,讨好。“承”讀輕聲)。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奉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
- 遵的解釋 遵 ū 沿着,依照,按照:遵守。遵照。恪遵。遵循。遵行。遵養時晦。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奉遵是由“奉”與“遵”組合而成的複合詞,二者均含恭敬、遵從之意,整體強調高度敬重并嚴格遵循某種規範或指示。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權威來源角度詳述:
一、核心釋義
-
奉
- 本義為“恭敬地捧着”,引申為“承命”“敬受”。如《說文解字》:“奉,承也。”
- 在“奉遵”中強化行為的莊重性,體現對指令或準則的尊崇态度。
-
遵
- 本義為“依循”“順從”,《說文解字》:“遵,循也。”
- 強調實際行為上對規則、命令的服從與執行。
-
複合詞“奉遵”
- 語義:指恭敬地接受并嚴格遵循(法令、教誨等),含謙卑、無條件服從的意味。
- 語境:多用于正式文書或尊卑分明的場景,如臣子對君命、弟子對師訓的遵從。
二、用法與例證
-
古典文獻用例
- 《後漢書·曹褒傳》:“褒知帝旨欲有興作,乃上疏曰:‘今承旨而奉遵之,臣之願也。’”
(體現臣子對君主诏令的恭敬遵從)
- 《宋書·禮志》:“百官奉遵成制,不敢逾越。”
(指嚴格遵循既定禮法制度)
-
現代適用場景
- 常見于法律、宗教或組織規章語境,如“奉遵憲法”“奉遵教義”,強調義務性與嚴肅性。
三、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奉遵”為“敬從,遵守”,引《後漢書》例證(參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3卷,第217頁)。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分釋“奉”為“恭敬地接受”,“遵”為“沿着……執行”,複合後凸顯尊卑關系中的服從(2003年,第398、1242頁)。
- 漢典網(www.zdic.net)
綜合《康熙字典》與《說文解字》注解,明确二字本義及複合邏輯(參見奉、遵條目)。
-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指出“奉”含“捧持—敬受—遵從”的語義演變,與“遵”構成近義聯合(中華書局,2005年,第112頁)。
“奉遵”凝結了漢語中“敬承”與“循行”的雙重内涵,適用于需突出禮儀性、強制性的規範場景,其權威性源于古代禮法制度及經典文獻的長期沿用。
網絡擴展解釋
“奉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奉遵(拼音:fèng zūn)意為“遵守;遵從”,強調對法令、訓示或上級要求的恭敬遵循。
二、詳細釋義
-
古籍引用
- 《後漢書·光武帝紀下》提到:“其令有司各修職任,奉遵法度,惠茲元元。”
- 《三國志·魏志·管甯傳》記載:“非所以奉遵明訓,繼成前志也。”
這兩處均體現“奉遵”在正式文書中表達對法規或訓導的嚴格遵循。
-
字義分解
- 奉:本義為“恭敬地遵守”,如“奉公守法”;
- 遵:意為“依照、遵循”,如“遵行”。
二字結合後,更強調态度上的恭敬與行動上的服從。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官方語境,如法律條文、曆史文獻中,體現對規則、命令的尊重與執行。例如:“奉遵法度”“奉遵明訓”等表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例句或字義演變,可參考《漢典》《辭海》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邦佐暴滅背依避事涔涔韔弓窗鈎從者村酒登科甲跌折鼎士丁西林丢臉東虛度箓垛口方法鳳凰銜書該舉官黃孩兒合機紅稻紅花菜猴頭滑胎兼乘绛鞲假嗓基裡巴斯積資蹶興淚幹腸斷兩世爲人溜乾二淨龍蛇之章蓬莪荗叵奈嵌縫乾谿台輕僄窮究求索珊鈎善終生炒熱賣生民塗炭受生獸虞铄化愬愬束素搪瓷鐵甲兵輪鳀冠桐君遐沖香骨險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