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國 台名。《公羊傳·昭公十三年》:“ 靈王 為無道,作 乾谿之臺 ,三年不成。” 漢 陸賈 《新語·懷慮》:“ 楚靈王 居千裡之地,享百邑之國,不先仁義而尚道德……作 乾谿 之臺,立百仞之高,欲登浮雲窺天文。”亦省作“ 乾谿 ”。《漢書·谷永傳》:“大興繇役,重增賦歛,徵發如雨,役百 乾谿 ,費疑 驪山 。”
“乾谿台”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分述如下:
乾谿台,讀音為qián xī tái。它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三個字組成。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乾(乙 + 一),谿(谷 + 隹),台(口 + 台)。
筆畫數:乾(4畫),谿(7畫),台(5畫)。
乾谿台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描述河流、山谷、高台等自然地理現象的詞彙。
乾谿台的繁體字為乾溪臺。
在古代,乾谿台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基本相同。
1. 這座乾谿台融入了自然山水的元素,成為了一道獨特的景觀。
2. 内山外水的乾谿台給人以甯靜和舒適的感覺。
1. 乾坤:天地;宇宙。
2. 谿壑:山谷、河谷。
3. 台階:室内或室外的階梯。
1. 乾坤:天地、宇宙。
2. 山谷:谿壑、峽谷。
3. 高台:高地、平台。
1. 淤泥:泥沙堆積。
2. 低窪:地勢低凹、地方低窪。
3. 川谷:大地坡陷或山巅狹緣的深谷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