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量过的谷物总有折耗。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外]里正,这仓中稻子凑原数不起,尽是你自偷了,你好好招伏。[丑]相公,小人招不得,自古道‘东量西折’,难教小人赔偿。”
“东量西折”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ōng liáng xī shé(部分文献注音为dōng liàng xī shé),其核心含义是指在量入量出的过程中,因计量手段不公或自然损耗导致利益受损。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引申意义
常用于形容表面合规但实际存在隐性损失的行为,或强调事务处理中难以避免的微小偏差。
语境适用
语法功能
多作宾语或定语,用于书面语。例如:“处理账目需严谨,莫以‘东量西折’为借口推责。”
“东量西折”既揭示了古代社会计量环节的漏洞,也隐含对人性贪婪的批判。其双义性(主观克扣与客观损耗)使其在描述经济、管理问题时具有灵活性。若需进一步了解《琵琶记》中的具体情节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权威文献来源。
《东量西折》是一个成语,意为东边多了些,西边少了些,形容分配不均衡的情况。
《东量西折》共有4个汉字,其拆分部首及笔画如下:
- 东:部首为“一”,笔画数为5
- 量:部首为“里”,笔画数为12
- 西:部首为“口”,笔画数为5
- 折:部首为“手”,笔画数为7
《东量西折》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下》一篇中,原文为“天则以东量海,以西折木。”意为天地使东边的大海量多起来,西边的山木就变少了。
《东量西折》的繁体写法为《東量西折》。
《东量西折》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变化。
这个地方的资源分布明显不均衡,可以用《东量西折》来形容。
《东量西折》是一个成语,暂时没有与之相关的词组。
与《东量西折》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南辕北辙”、“两相情愿”等。
与《东量西折》意思相反的成语有:“平均分配”、“均衡发展”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