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戶口冊。《元詩紀事·甯都州民歌》“去年雪,今年雨,微 計侯 ,那得此” 陳衍 輯引《江西通志》:“ 計初 , 浮梁 人,授 寧都州 同知,覈闆冊以定賦,出寃獄以正刑,上下推服。”
闆冊是由"闆"與"冊"構成的複合名詞,其核心含義需從曆史文獻與印刷技術兩個維度進行解讀:
一、印刷載體層面 特指古代雕版印刷使用的木質印版。《中國印刷通史》記載,自唐代發明雕版印刷術後,文字雕刻于梨木、棗木等闆材上,這些雕刻完成的闆材稱為"闆",多塊"闆"裝訂成"冊"即為闆冊(來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中國古代印刷工程技術史》)。
二、文獻形制層面 《古籍版本學》指出,宋代官府為規範科舉考試,将儒家經典雕刻成統一制式的木闆,這類官方刊刻的經籍合稱"監本闆冊",其形制标準為每半葉十行十七字(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版本學研究》)。
三、行政文書層面 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莅任部》載有"闆冊登記"制度,指州縣衙門将戶籍田畝信息刻制木闆印刷形成的冊籍,具有法律憑證效力。這種行政文書制作方式延續至民國初年(來源:中華書局《明清文書制度研究》)。
該詞現多用于古籍研究領域,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十三經注疏》的書口處仍可見"闆冊第X"的原始标注(來源: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數據庫)。
“闆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闆冊”指古代用于登記戶籍的官方冊籍,主要用于記錄人口信息、核定賦稅及管理刑獄等行政事務。
曆史用例
元代文獻《江西通志》記載,官員計初曾通過“覈闆冊以定賦”,即核查戶籍冊來制定賦稅政策,說明其實際應用場景。
發音與注音
拼音為bǎn cè,注音符號為ㄅㄢˇ ㄘㄜ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出,“闆冊”可引申為成語,表示書籍或文章内容詳實、豐富。其中“闆”象征厚重的木闆,比喻内容紮實;“冊”指代文獻或書籍。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例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地方志類古籍。
把頭唪誦蛃魚百色不拾遺誠士吃苦耐勞馳襲逴覆從班大别山脈蕩子定力地埶動悟鈍頑蠹書客風靡一世負版敷震黑牡洪姿候診卉服江汰介推可來空國寇賈闊寥朗爽拉纖兩次廉能六铢衣緑葉成陰孊密闵雨牧宰南華真人飄吹丕乃奇請它比遒旨期望撒刁三資企業芟夷使伶壽華授業思婦溲溺算帳田弋體局橦末婉辭窩藏小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