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帳的意思、底帳的詳細解釋
底帳的解釋
原始帳目。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立解支庫簿》:“名曰解支庫簿,此猶人家之日用底帳,不可少也。”
詞語分解
- 底的解釋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層。底座。底下(a.下面;b.以後)。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礎,留作根據:刨根問底。底蘊。底稿。底版。 圖案的基層:白底藍花的瓶子。 何,什麼:底事傷
- 帳的解釋 帳 (帳) à 用布或其他材料等做成的遮蔽用的東西:帳子。帳幕。帳篷。蚊帳。青紗帳。 同“賬”。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底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
原始賬目
指記錄經濟活動的最初憑證或賬簿,常用于財務、稅務等領域。例如《福惠全書·錢谷·立解支庫簿》中提到“解支庫簿”作為“底帳”,即原始的收支記錄。現代應用中,如稅務系統的“電子底賬”也指采集發票信息的原始數據庫。
-
隱藏的真相或内幕(引申義)
在特定語境下,可比喻事物背後的真實情況或秘密。例如“摸清底賬”表示了解事件的全部細節。
二、使用注意
- 寫法差異:根據語境,“底帳”也常寫作“底賬”,兩者為異體字,含義相同。
- 適用場景:作為專業術語時多指原始賬目;比喻用法需結合上下文,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或現代稅務系統的應用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相關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底帳(dǐ zhàng)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含有財務與賬目之意。下面将為您詳細介紹這個詞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底:指物體的底部,底的左側為冖,右側為廣,共有6畫。
- 帳:指賬本,帳的上部為巾,中部為⺆,下部為一廠,共有11畫。
來源:
底帳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形象地描述了記錄和管理財務的方法。
繁體:
繁體字形中,底帳的“底”與簡體相同,而“帳”則變為“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獻中,底帳的寫法并不一緻,例如在《廣韻》中,底帳的“底”字用的是“廸”,而“帳”字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我已經整理好了公司的底帳,無需擔心。
2. 這份底帳清楚地展示了他們的財務狀況。
組詞:
底帳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組,例如底帳确認、底帳調整等。
近義詞:
與底帳有相似意義的詞語包括賬目、財務、財政等。
反義詞:
與底帳含義相反的詞語可能是損失、虧損等,這些詞語表示財務上的負面情況。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