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嫡長孫。《陳書·吳興王陳胤傳》:“ 吳興王胤 字 承業 , 後主 長子也……時 後主 年長,未有胤嗣, 高宗 因命以為嫡孫。”
嫡孫是中國古代宗法制度下的重要稱謂,其含義及特點如下:
嫡孫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長子)所生的兒子,具有明确性别限定。若嫡子生女兒則稱“嫡孫女”,不能稱嫡孫。在特殊語境中,嫡孫特指嫡長孫(嫡長子的長子),如《陳書》記載陳胤被立為嫡孫的案例。
類别 | 定義 | 地位差異 |
---|---|---|
庶孫 | 庶子(妾生子)的兒子 | 繼承順位低于嫡孫 |
普通孫子 | 非嫡系子孫的統稱 | 無特殊繼承權 |
嫡長孫 | 嫡孫中的長子 | 享有最高宗祧繼承優先權 |
當代一夫一妻制已消除嫡庶之分,但該概念仍見于曆史研究和文學作品中,如《紅樓夢》第五回用“嫡孫寶玉”突顯家族繼承危機。在宗族文化保留地區,嫡系血脈觀念仍有殘存。
注:以上内容綜合《通典》《陳書》《儀禮》等古籍記載,以及漢典、百科詞條等權威釋義。
嫡孫(dí sūn)是指正兒子或正孫子,即家族中從兒子或孫子這一輩開始,按照嫡系世系繼承的法則進行傳承的男性後代。下面将介紹嫡孫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以及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嫡孫的兩個字分别由“女”和“子”組成。其中,“女”是婦人的意思,表示後代中的婦女;“子”則代表子孫後代中的男性。嫡孫的拼音為dí sūn,拆分部首後,“女”的部首是“女”,筆畫為3,表示左邊是3畫;“子”的部首是“子”,筆畫為3,表示左邊是3畫。
“嫡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家族制度,按照嫡系血統繼承的原則,嫡系後代具備家族世襲的權利和地位。在繁體字中,“嫡孫”的寫法為“嫡孫”,保留了傳統的繁體字形。
在古代,嫡孫并不是現代我們所熟悉的簡化字形态,而是采用傳統的繁體字寫法。“嫡孫”的古漢字寫法為“嫡孫”,字形保留了古代的書寫風格。
1. 他是家族中的嫡孫,将來會繼承家族的産業。
2. 嫡孫代表着家族的延續和傳承。
從“嫡孫”這個詞我們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
1. 嫡系(dí xì):指嫡系血統,家族中的正統血脈。
2. 嫡親(dí qīn):指血統關系最親近的親屬。
3. 嫡長子(dí zhǎng zǐ):指家族中的長子繼承人。
近義詞:繼承人、正嗣。
反義詞:庶子、庶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