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革裹屍的意思、馬革裹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革裹屍的解釋

[be wrapped in a horse's hide;death under shield;*** on the battlefield] 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軍人戰死沙場

詳細解釋

見“ 馬革裹屍 ”。


亦作“ 馬革裹屍 ”。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謂英勇作戰,死于戰場。《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北齊 朱瑒 《與徐陵請王琳首書》:“誠復馬革裹屍,遂其平生之志;原野暴體,全彼人臣之節。”《宋史·崔翰傳》:“臣既以身許國,不願死於家,得以馬革裹屍足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記辛亥敗兵事》:“餘刀俎餘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馬革裹屍幸矣!”《東北人民抗日詩詞選·追悼歌》:“抱定決心甘願效命疆場,馬革裹屍誓不生回營。”亦作“ 馬革盛屍 ”。 金 何宏中 《述懷》詩:“馬革盛屍每恨遲,西山餓踣更何辭。”亦省作“ 馬革 ”。《隋書·李圓通陳茂等傳論》:“終能振拔污泥之中,騰躍風雲之上,符馬革之願,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時,焉能至於此也。” 清 蔣士铨 《冬青樹·勤王》:“我 文天祥 官樹牙旗,志存馬革,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敵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革裹屍

釋義

指在戰場上犧牲後,用戰馬的皮革包裹屍體安葬。比喻軍人英勇作戰、為國捐軀的壯烈精神,強調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馬革”指戰馬的皮革,“裹屍”即包裹屍體。古代戰場條件艱苦,将士陣亡後常以馬皮代替棺木收殓遺體,體現戰場環境的殘酷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

  2. 引申意義

    後泛指為國犧牲的崇高精神,蘊含“以戰死沙場為榮”的價值觀,如《後漢書·馬援傳》載:“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來源:漢典網(www.zdic.net),引用《後漢書》原文。


二、典故溯源


三、現代用法


四、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英勇作戰,死于戰場。”

    查看完整釋義

  2. 教育部《成語規範手冊》:

    “強調軍人戰死沙場的榮譽感,屬中華傳統尚武精神的核心意象。”


附:同義對比

網絡擴展解釋

“馬革裹屍”是一個源自古代戰争的漢語成語,以下為其詳細解釋:

字面意思

指用馬皮包裹屍體。古時戰馬皮革常用于包裹陣亡将士的遺體,既是對其遺體的保護,也體現對犧牲者的尊重。


比喻意義


出處與典故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将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表明他甯願戰死疆場,也不願安享晚年。這一典故成為成語的核心來源,後世多用于贊頌軍人氣節。


用法與示例


近義與反義詞


提示:該成語含褒義,常用于贊頌軍人或英雄人物。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後漢書》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奧古鬓腳閉鉗筆政采打餐風宿雨殘貨唱檄捵入愁霧燈穗子東坡反敗為勝官廳紅丁訇磕黃金骨黃胤斛發胡拿檢玉廐人據地駿桀開駛略通理中鹵素買笑錢沒腳螃蟹默教泥泥排句捧擁評選本貧遊普施期程齊桓公傾衿侵齧穹碑秋稬砂糖魚兒什麼人射影世臣手黑瘦人爽逸擡颏天應同等學力亡人牌勿忸于無涉誣執陷身淆惑喜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