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rona] 太陽大氣的最外層稀薄部分,由太陽表面伸展出數百萬公裡,包含着鐵、鎳和其他氣體的極高度電離的原子,這表明溫度有幾百萬度,日全食時肉眼觀看它的外貌像是環繞月亮黑色圓盤的珍珠灰色光環,但在其他時候要用日冕儀才可觀測到
日全食時,在黑暗的太陽表面周圍有一層淡黃色的光芒出現,這種現象叫做日冕。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結構,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組成與位置
由高度電離的氫、氦、鐵、鎳等氣體粒子構成,位于色球層之上,向外延伸數百萬公裡,厚度可達幾個太陽半徑。
極端溫度
溫度高達100萬至150萬攝氏度,遠高于太陽表面的約5500℃,這一反常高溫現象目前仍是太陽物理學的研究熱點。
觀測特性
僅在日全食時肉眼可見,呈現為環繞月影的珍珠灰色光環;非全食期間需通過日冕儀觀測。
動态變化
• 形狀周期性變化:太陽活動極大年呈圓形,極小年呈橢圓形
• 存在冕洞結構,作為太陽風的主要來源。
分層結構
分為内冕(色球頂至1.3太陽半徑)、中冕(1.3-2.3太陽半徑)和外冕(延伸至星際空間)。
日冕的高溫機制可能與磁重聯過程和阿爾文波能量傳輸有關,目前帕克太陽探測器等任務正持續開展相關探測。
日冕(rì cō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日”和“冕”兩個字組成。
日(rì)是一個單音字,它是一個基本漢字,拆分部首是“曰”,總筆畫數為4。它表示的意思是太陽。在古代漢字中,日的寫法有稍微不同,有時可以寫成“⺳”。例句:今天太陽很大,曝曬下得到了太陽的溫暖。
冕(miǎn)是一個單音字,它的拆分部首是“冖”,總筆畫數為5。它表示的意思是古代皇帝戴在頭上的華美冠冕。在繁體字中,冕的寫法為“冕”。例句:古代皇帝加冕之後,就正式登上了王位。
日冕這個詞的來源是古代中國的曆史文化。它用來形容太陽周圍的明亮、耀眼的環圍,通常出現在日全食或日偏食的時候。日冕也可以引申為榮耀、光環等。例句:太陽被雲層遮擋,隻能看到一個朦胧的日冕。
其他與日冕相關的詞語有:日出、日落、日照、冕旒等。
與日冕近義詞有:日光環、日晷。
與日冕反義詞有:夜幕、陰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