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荊藜的意思、荊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荊藜的解釋

(1).泛指蔓生山野的惡木莠草。 元 劉詵 《臨江傅用賓以詩見贈為謝》詩:“堅錐啟石礦,利刀斬荊藜。”

(2).指劣質木料制的手杖。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俺不免改換行裝,變易衣服,執荊藜以前進,持筐篚而遠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荊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泛指山野惡木莠草
    指生長在荒野中的低劣植物或雜草,常帶有阻礙生長、環境惡劣的意象。
    例:元代劉詵《臨江傅用賓以詩見贈為謝》中“利刀斬荊藜”,用斬斷荊棘雜草比喻克服困境。

  2. 劣質木制手杖
    特指用粗糙木料(如荊條、藜莖)制作的手杖,多用于形容簡樸或貧寒狀态。
    例:明代孫仁孺《東郭記》提到“執荊藜以前進”,描述角色手持劣木杖遠行。


二、延伸解析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通過“荊藜”的意象表達艱難環境或清貧狀态,具有古典語境色彩,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例句,可參考、4、5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荊藜》這個詞的意思

《荊藜》是一個成語,意指困境或困苦。形容處境艱難,陷入困難而無法自拔。

拆分部首和筆畫

《荊藜》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草”是左部,表示與植物有關;“禾”是右部,表示植物的種類。筆畫數分别為,“草”部為草字頭的五畫,表示與植物有關;“禾”部為八畫,表示植物的種類。

來源與繁體

《荊藜》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季氏》篇:“少之時,心動而已矣。習之時,勿告,臨之時,羞辱之。”後來,作家魯迅先生将“羞辱之”的部分改為了“荊悴之”,形成了現在所見的成語。

在繁體字中,成語《荊藜》的寫法為「荊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成語《荊藜》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荊”字最早是描繪刺人的植物形态,由于和雜草經常共生而被賦予了貶義;“藜”字則指野菜,經常與糧食對比,代表貧困。所以,《荊藜》這個成語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寫為「荊藜」。

例句

1. 他在這個新的城市中,完全陷入了《荊藜》之中,找不到工作,又沒有熟人。

2. 經曆了各種《荊藜》,他終于站在了成功的高峰上。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荊棘、荊腿、藜杖

近義詞:窮困潦倒、陷入困境

反義詞:揚眉吐氣、一帆風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