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觌武的意思、觌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觌武的解釋

尚武,顯示武力。《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覿武無烈,匿文不昭。” 韋昭 注:“覿,見也。匿,隱也。言不當尚武隱文也。” 宋 王安石 《材論》:“此天下之利器,而決勝覿武之所寳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觌武(dí w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以武力相見”或“公開展示武力”。該詞由“觌”(本義為相見)和“武”(指軍事、武力)組合而成,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時期的文獻記載。

從語源學分析,《說文解字》記載:“觌,見也。從見,啻聲。”段玉裁注中特别指出:“凡雲觌者,皆謂以禮相見,惟觌武特指兵戎相會。”這一解釋在《春秋公羊傳·僖公四年》中得到印證:“楚子使屈完來觌于師”,此處“觌”即暗含軍事威懾之意。

在古代文獻中,該詞常出現于兩類語境:

  1. 諸侯國間的軍事威懾行為,如《左傳》載齊桓公“陳師觌武以懾諸侯”
  2. 禮儀性軍事演習,《周禮·夏官》記述“四時觌武,以彰王威”

現代漢語中,“觌武”多用于曆史研究領域,特指古代軍事外交中的武力展示行為。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标注為“書面文言詞語”,《漢語大詞典》則将其歸入“軍事類古語詞”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觌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釋

二、出處與經典用例

三、語境與褒貶色彩

四、現代應用

該詞現代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文言文語境。需注意其古典色彩及潛在批判性含義。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壩基邦符背對背壁道别鹄裨正豺狼成性逞角色抽腳辭托翠蓮國代紀丹荑到坐東橫獨弦琴發噤發毛防身刀附遞趕禮功若丘山關荊鼓栧漢官紅萼江洲谏職句股開引暌離奎墨狼顧攬執勞教蓮華幕恡愛鳴悲命定沒入慕古目眩神奪鑷工抛文剽利破敗五鬼清涎寝滞诠詞三樵折钗疏訖痰症條揭通壁同氣連枝挽輸毋窮烏衣門第小鳥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