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身刀的意思、防身刀的詳細解釋
防身刀的解釋
即千牛刀。《宋書·後廢帝紀》:“ 玉夫 見 昱 醉熟無所知,乃與 萬年 同入氈幄内,以 昱 防身刀斬之。”《資治通鑒·宋順帝昇明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禦左右防身刀,即所謂千牛刀也。”參見“ 千牛刀 ”。
詞語分解
- 防的解釋 防 á 戒備,預先作好應急的準備:防止。防備。預防。防範(防備,戒備)。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嚴格控制個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敵一樣)。防微杜漸(在壞事和錯誤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以免發展下去)。 守衛
網絡擴展解釋
"防身刀"是一個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刀具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防身刀即"千牛刀",是古代帝王或高官近臣隨身佩戴的刀具,主要用于近身防衛。其名稱源自《莊子》中"庖丁解牛"典故,比喻刀法精湛。
二、曆史文獻記載
- 最早見于《宋書·後廢帝紀》,記載公元477年楊玉夫用後廢帝劉昱的防身刀弑君事件;
- 《資治通鑒》胡三省注明确指出:"禦左右防身刀,即所謂千牛刀也";
- 唐代設"千牛衛"官職,專門負責執掌此類禦用刀具。
三、現代延伸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現代語境下的"防身刀具"屬于受管制物品。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刀刃長度超過特定标準(通常以20厘米為界)或具有特殊設計的刀具均被列為管制刀具。任何刀具使用都應遵守法律法規,遇到危險建議優先報警求助。
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研究中。如需了解具體曆史典故,可參考《宋書》《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防身刀(fáng shēn dāo)是一種用于自我防衛的刀具。拆分部首為“阝”和“刂”,筆畫數為11畫。該詞源于漢字組詞方式,由“防身”和“刀”兩個詞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防身刀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可以使用“傍阝旁丩”和“刈、不、⻊、尺”等寫法。
例句:
1. 我買了一把防身刀,以防萬一。
2. 他在危險的時候使用了防身刀,成功保護了自己。
組詞:*********具、防身工具、防衛刀具等。
近義詞:自衛刀、防護刀。
反義詞:攻擊性武器、兇器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