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見棄的意思、見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見棄的解釋

(1).被遺棄。《管子·中匡》:“計得地與寶而不計失諸侯,計得財委而不計失百姓,計見親而不計見棄。三者之屬,一足以削,遍而有者,亡矣。”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重念 鞏 無似,見棄於有司。”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文具于前而略于後例》:“ 後稷 所以見棄之故,千古一大疑。”

(2).嫌棄我。 唐 薛調 《無雙傳》:“ 仙客 聞之,心氣俱喪,達旦不寐,恐舅氏之見棄也。” 宋 蘇轼 《與章子厚參政書》之二:“ 軾 蒙恩如昨,顧以罪廢之餘,人所鄙惡,雖公不見棄,亦不欲頻通姓名。” 清 李漁 《憐香伴·女較》:“小娘子若不見棄,就留在敝衙,與小女結為姊妹何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見棄”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被遺棄(核心含義)
    表示人或事物因不被接納而遭到抛棄。例如:

    • 《管子·中匡》:“計得地與寶而不計失諸侯……計見親而不計見棄。”
    • 《楚辭·七谏》:“王不察其長利兮,卒見棄乎原野。”
  2. 嫌棄我(表被動+賓語的特殊用法)
    “見”在此作被動标志,“棄”的對象指向說話者自身。例如:

    • 唐·薛調《無雙傳》:“恐舅氏之見棄也。”
    • 蘇轼書信:“雖公不見棄,亦不欲頻通姓名。”

二、語法結構

三、使用場景

  1. 古典文學:如《紅樓夢》第九回描述賈瑞失勢:“香玉亦已見棄”
  2. 曆史文獻:宋·曾鞏《上歐陽學士書》:“見棄于有司”
  3. 宗教典籍:《聖經》漢譯本:“大地為你見棄”(伯18:4)

四、延伸辨析

與“遺棄”的區别: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學術研究、文學創作或特定典故引用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見棄

見棄是一個成語,表示被人抛棄或遺忘。它的拼音是jiàn qì,由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見的部首是見字底,筆畫數為4;棄的部首是弓字底,筆畫數為10。

來源

《見棄》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莊公四年》中,用以形容當時的國君受到戰敗的恥辱和人民的抛棄。

繁體

《見棄》的繁體寫法是「見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棄」字的「弓」部曾寫成「彐」,寫法為「見彐」。

例句

他的朋友們因為他的背叛而将他見棄了。

組詞

見識、棄權、見笑、棄兒

近義詞

遺棄、抛棄、舍棄

反義詞

珍愛、接納、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