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見棄的意思、見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見棄的解釋

(1).被遺棄。《管子·中匡》:“計得地與寶而不計失諸侯,計得財委而不計失百姓,計見親而不計見棄。三者之屬,一足以削,遍而有者,亡矣。”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重念 鞏 無似,見棄於有司。”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文具于前而略于後例》:“ 後稷 所以見棄之故,千古一大疑。”

(2).嫌棄我。 唐 薛調 《無雙傳》:“ 仙客 聞之,心氣俱喪,達旦不寐,恐舅氏之見棄也。” 宋 蘇轼 《與章子厚參政書》之二:“ 軾 蒙恩如昨,顧以罪廢之餘,人所鄙惡,雖公不見棄,亦不欲頻通姓名。” 清 李漁 《憐香伴·女較》:“小娘子若不見棄,就留在敝衙,與小女結為姊妹何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見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在理解古典文獻和表達特定含義時仍有其價值。其核心含義是被抛棄、被嫌棄。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 基本釋義 “見棄”指遭到抛棄、不被接納或不被喜愛。這裡的“見”是一個表示被動的助詞,相當于“被”;“棄”意為抛棄、舍棄、嫌棄。因此,“見棄”直譯為“被抛棄”。

二、 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 用法與語境 “見棄”常用于表達以下幾種情境:

  1. 被他人抛棄或背棄: 多指在人際關系(如友情、愛情、君臣關系)中被對方離棄或背叛。例如:“忠而被謗,信而見疑,能無怨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雖然此例是“見疑”,但“見棄”用法相同,指忠誠卻被懷疑/抛棄。
  2. 不被時代或社會接納: 指思想、行為、物品等因不合時宜或潮流而被淘汰或冷落。例如某種舊技藝因科技發展而“見棄于世”。
  3. 被上天或命運抛棄: 帶有宿命論的色彩,表達一種深深的無奈和悲哀。例如感歎命運多舛,“自傷見棄”。

四、 經典例句

“見棄”是一個典型的古漢語被動結構詞彙,意為被抛棄、被嫌棄。其核心在于“見”字表示被動,“棄”字表示抛棄的行為。它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中的背棄、時代變遷中的淘汰,或表達一種被命運捉弄的無奈感。理解“見”作為被動标志的特殊用法是掌握“見棄”含義的關鍵。

網絡擴展解釋

“見棄”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被遺棄(核心含義)
    表示人或事物因不被接納而遭到抛棄。例如:

    • 《管子·中匡》:“計得地與寶而不計失諸侯……計見親而不計見棄。”
    • 《楚辭·七谏》:“王不察其長利兮,卒見棄乎原野。”
  2. 嫌棄我(表被動+賓語的特殊用法)
    “見”在此作被動标志,“棄”的對象指向說話者自身。例如:

    • 唐·薛調《無雙傳》:“恐舅氏之見棄也。”
    • 蘇轼書信:“雖公不見棄,亦不欲頻通姓名。”

二、語法結構

三、使用場景

  1. 古典文學:如《紅樓夢》第九回描述賈瑞失勢:“香玉亦已見棄”
  2. 曆史文獻:宋·曾鞏《上歐陽學士書》:“見棄于有司”
  3. 宗教典籍:《聖經》漢譯本:“大地為你見棄”(伯18:4)

四、延伸辨析

與“遺棄”的區别: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學術研究、文學創作或特定典故引用中。

别人正在浏覽...

愛民如子百畦鞭撻骉水篦梳槽碓充羨淳意刺臨雕印豆腐漿斷指法案肥脯豐孰坲坲幹剛革帶更名改姓呵噪皎茁解衣疾跳即夜績優股抗古看席可蚤虧悮濫罵老古董老潑狗棱角亮富龍飛鳳翥貌色沒衷一是民綱牧養囊奏獶抆驽駕跑搭骐驎竭取斃宂厭茹素掃地以盡山弄涉厲聲化石幫岸使費十襲屬草松爽蛙鳴鸱叫帏箔無妄之災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