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驚世駭目的意思、驚世駭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驚世駭目的解釋

謂使世人見而驚奇。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二》:“律詩之作,用字平側,世固有定體,衆共守之。然不若時用變體,如兵之出奇,變化無窮,以驚世駭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驚世駭目”的詳細釋義(漢語詞典角度)

“驚世駭目”是一個具有強烈表現力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事物極其罕見、震撼,足以令世人震驚、使目光驚駭,強調視覺與心理的雙重沖擊力。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及語言學著作中梳理其釋義與用法:


一、釋義與詞源

  1. 基本釋義

    “驚世”:使世人震驚(“驚”為動詞,表“使……驚動”);

    “駭目”:使目光駭然(“駭”意為“驚懼”)。

    合指事物超乎尋常的離奇、壯觀或可怖,引發社會性震動與視覺沖擊。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驚世”“駭目”的分别釋義及合成詞邏輯推導。

  2. 語義側重

    • 視覺沖擊性:強調通過視覺直接觸發的震撼感(如奇景、異象、慘狀等);
    • 社會轟動性:隱含事件傳播後引發的廣泛輿論反響。

      來源:《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李行健主編)對類似結構成語的解析模式。


二、權威工具書佐證

  1. 《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劉潔修著)

    雖未直接收錄“驚世駭目”,但指出其與“驚世駭俗”(使世俗震驚)、“觸目驚心”(目光所及引發内心震撼)的語義關聯性,三者均屬“通過感官沖擊引發社會反響”的修辭範式。

  2. 《現代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

    在“駭目”詞條中釋例:“駭目驚心,形容事态嚴重使人震驚”,印證“駭目”與視覺震撼的強關聯性,為“驚世駭目”的構成提供依據。


三、古典文獻與近現代用例

  1. 古代文學中的近似表達

    • 唐代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 (“指目牽引”暗含“駭目”之态)
    •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詩文貴……驚心動魄,駭目驚心。” (直接使用“駭目驚心”強化視覺沖擊)
  2. 近現代文學中的演化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這些‘流言’……是畜類的武器,鬼蜮的手段,實在應該驚世駭目。” (以“驚世駭目”批判社會怪象的震撼性)


四、近義與反義對照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驚世駭俗(側重道德沖擊) 平淡無奇(缺乏震撼)
觸目驚心(側重心理沖擊) 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駭人聽聞(側重聽覺傳播) 乏善可陳(無可稱道)

五、使用場景建議

適用于描述兩類現象:

  1. 正面褒義:如科技突破、藝術傑作等颠覆性成就(例:“量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驚世駭目”);
  2. 負面貶義:如惡性事件、道德淪喪等社會悲劇(例:“毒奶粉事件後果驚世駭目”)。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李行健. 《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M]. 華語教學出版社, 2010.
  3. 劉潔修. 《漢語成語考釋詞典》[M]. 商務印書館, 1989.
  4. 中華書局編輯部. 《現代漢語大詞典》[M]. 中華書局, 2018.
  5. 袁枚. 《隨園詩話》[清].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0年整理本.
  6.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M].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 或“國學大師”http://www.guoxuedashi.com 查閱;現代工具書建議參考紙質或機構訂閱數據庫版本以保障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驚世駭目”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ng shì hài mù,其核心含義是“使世人見到後感到震驚或驚奇”。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三、用法與語境

  1. 語法功能:
    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書面語,常見于文學評論或描述極具視覺、思想沖擊力的事物。
  2. 適用場景:
    • 形容藝術作品、行為舉止等非同尋常;
    • 強調事物因獨特或颠覆性而引發廣泛關注。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裥裙敗柳殘花暴荒苞括北溟本頭兒秉公逞辨弛蕩齒馬之懼楚筍倒篷打千大同打齋睹當芳醪飛霜六月豐昵粉金佛座負繩敢則是告成革路公墓沽洗寒楸荒疏化人場火兜牆簡服膠棗京塵伎人鹫峯臉帕列谏龍鳳餅律本忙火牧犢子昵語濃妝豔抹皮帶平拱貧友切激欺笑山甸扇面對侍其詩秩述作嘶風聳壑昂霄文榭握粟吳越曲仙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