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裡名。《文選·潘嶽<西征賦>》:“ 建陽 、 昌陰 、 北煥 、 南平 。” 李善 注:“皆裡名也。” 梁章鉅 《文選旁證》卷十二引《三輔黃圖》:“ 長安 閭裡一百六十,室居櫛比,門巷脩直,有 宣明 、 建陽 、 昌陰 、 尚冠 、 脩成 、 黃棘 、 北煥 、 南平 等裡。”
(2). 五代 時十國之一。也叫 荊南 。 唐 朝末年, 高季興 為 荊南 留守, 後唐 封為 南平王 。占有今 湖北 荊州 一帶地方。至 高繼沖 ,歸降 宋朝 。公元907-963年。《新五代史》有《南平世家》。
“南平”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南平(924年-963年)又稱荊南或北楚,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
作為地級市,南平屬于福建省:
《文選·潘嶽<西征賦>》中提到的“南平”為古代裡名,與建陽、昌陰、北煥并列,見于魏晉時期文獻。
以上信息綜合自曆史文獻和地理資料,若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新五代史》或福建省地方志。
《南平》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南和平。其中,“南”是南方的意思,“平”是安甯、和諧的意思。因此,“南平”可以理解為南方地區的安甯和諧之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南平》的“南”字是由“蔔”、“丨”和“⺌”三個部首構成,總共有五個筆畫;“平”字是由“幹”、“一”和“⺆”三個部首構成,總共有五個筆畫。
來源:《南平》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描述了南陽平原的背景。後來,“南平”一詞逐漸地被用來代指南方地區的和平穩定。
繁體:繁體字“南平”與簡化字一樣,都是由“南”和“平”組成的。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南平》一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由“南”和“平”兩個字組成。
例句:“南平是一個宜居的城市。”
南國、平安、北平、東平
和諧、安甯、平穩、太平、和平
動亂、戰亂、不安、紊亂、亂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