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沒有辦法,不知如何是好。《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6*民無所錯手足矣。”《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錯手足。深惟厥咎,在名不正焉。”亦作“ 無所措手足 ”。 宋 蘇轼 《論綱梢欠折利害狀》:“兵恃食,食恃漕運,漕運一虧,朝廷無所措手足。” 清 戴名世 《李太常案牍序》:“繫斷嚴酷,文深網密,使人無所措手足。” 蔣光慈 《少年飄泊者》五:“當時我眼睜睜地看着父母的死屍,簡直無所措手足,不知怎麼辦才好。”亦省作“ 無所措手 ”。《宋書·武帝紀上》:“不如屯大衆於 覆舟山 以待之。彼空行二百裡,無所措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無所錯手足漢語 快速查詢。
“無所錯手足”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他一時無所錯手足,呆立原地。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論語》《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漢典)。
無所錯手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或危險,都能迅速應對、從容自如,毫不猶豫。在險境中能夠保持鎮定自若。
拆分部首和筆畫:無(無)+ 手(扌)+ 足(⻊)。
來源:《漢書·杜預傳》中有:“豈特之說而已乎?聲名動天下,相扯錯手足,豫皆有如此者。”(原文中是“相”而非“無”,後來偏誤改為“無”,成為俗用。)
繁體:無所錯手足。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所錯手足。
例句:他在危機中表現得無所錯手足,穩定地應對各種挑戰。
組詞:無畏無懼、無所畏懼、無懼無畏、穩健、沉着、從容自如。
近義詞:鎮定自若、無懈可擊。
反義詞:手足無措、慌張不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