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羌的意思、氐羌的詳細解釋
氐羌的解釋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 氐 族與 羌 族的并稱。都居住在今西北一帶。《詩·商頌·殷武》:“自彼 氐 羌 ,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 孔穎達 疏:“ 氐 羌 之種, 漢 世仍存,其居在 秦 隴 之西。”《荀子·大略》:“ 氐 羌 之虜也,不憂其係壘也,而憂其不焚也。” 楊倞 注:“壘讀為纍。 氐 羌 之俗,死則焚其屍,今不憂虜獲,而憂不焚,是愚也。” 三國 蜀 劉禅 《複諸葛亮丞相诏策》:“降集 氐 羌 ,興復二郡。威震兇暴,功勳顯然。”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 姜 ,姓也,逋子為 氐 羌 。”
詞語分解
- 氐的解釋 氐 ī 中國古代民族,居住在今西北一帶,東晉時建立過前秦、後涼。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氐 ǐ 根本。 筆畫數:; 部首:氏; 筆順編號:
- 羌的解釋 羌 ā 中國古代西部的民族:羌笛。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羌族。 文言助詞,用在句首,無義:“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姓。 筆畫數:; 部首:八;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氐羌”是我國古代西北地區兩個重要少數民族氐族與羌族的并稱,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氐羌”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商頌·殷武》的“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指代古代西北地區的氐族和羌族族群。兩族關系密切,常被連用,但漢朝後逐漸分稱,氐族多居西南部,羌族則分布更廣,延伸至西域。
二、曆史背景
- 起源與分布
氐羌族群可追溯至上古時期,以甘青高原為發源地,後向西南、中原遷徙。氐族以培育羊種著稱,後與漢族雜居,形成農耕文明;羌族則保留遊牧傳統,分支形成吐蕃、彜族等民族。
- 政權與文化
氐族曾建立前秦、仇池國等政權,參與“五胡亂華”,後逐漸漢化;羌族在陝南、隴南等地活動頻繁,留下“甯羌”等地名。兩族均對漢藏語系民族的形成有深遠影響。
三、文化象征
成語“氐羌”引申為“忠誠可信賴的對象”,源于兩族在曆史上被視為勇敢、團結的代表。例如《荀子·大略》記載氐羌重視火葬習俗,反映其獨特信仰。
四、現代關聯
現今納西、白、普米等民族被認為是氐羌後裔,其服飾、習俗保留古風。雲南、四川等地的“民族走廊”仍可見其文化遺存。
如需進一步了解氐羌族群的遷徙路線或具體文獻記載,可參考《甯強縣志》《略陽縣志》等地方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氐羌(dī qiāng)這個詞是指古代中國西北地區的兩個民族,氐族和羌族的統稱。氐字的拆分部首是氏和氣,共有五個筆畫;羌字的拆分部首是艸和羊,共有六個筆畫。
氐族和羌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及以前。它們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中的主要部族之一,在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繁體字中,氐字和羌字的寫法保持不變。古代漢字寫法中,氐字的變體包括氐、厎、阺以及地,羌字的變體包括羌、羟、羢以及羖。
例句:
1. 氐羌部族在古代中國西北地區有着豐富的曆史文化。
2. 研究氐羌文字的起源和發展對于了解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文化有重要意義。
近義詞:
氐羌族
反義詞:
其他少數民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