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氐羌的意思、氐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氐羌的解释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 氐 族与 羌 族的并称。都居住在今西北一带。《诗·商颂·殷武》:“自彼 氐 羌 ,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孔颖达 疏:“ 氐 羌 之种, 汉 世仍存,其居在 秦 陇 之西。”《荀子·大略》:“ 氐 羌 之虏也,不忧其係垒也,而忧其不焚也。” 杨倞 注:“垒读为纍。 氐 羌 之俗,死则焚其尸,今不忧虏获,而忧不焚,是愚也。” 三国 蜀 刘禅 《复诸葛亮丞相诏策》:“降集 氐 羌 ,兴復二郡。威震凶暴,功勋显然。”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 姜 ,姓也,逋子为 氐 羌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氐羌”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两个重要少数民族氐族与羌族的并称,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氐羌”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商颂·殷武》的“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指代古代西北地区的氐族和羌族族群。两族关系密切,常被连用,但汉朝后逐渐分称,氐族多居西南部,羌族则分布更广,延伸至西域。

二、历史背景

  1. 起源与分布
    氐羌族群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以甘青高原为发源地,后向西南、中原迁徙。氐族以培育羊种著称,后与汉族杂居,形成农耕文明;羌族则保留游牧传统,分支形成吐蕃、彝族等民族。
  2. 政权与文化
    氐族曾建立前秦、仇池国等政权,参与“五胡乱华”,后逐渐汉化;羌族在陕南、陇南等地活动频繁,留下“宁羌”等地名。两族均对汉藏语系民族的形成有深远影响。

三、文化象征

成语“氐羌”引申为“忠诚可信赖的对象”,源于两族在历史上被视为勇敢、团结的代表。例如《荀子·大略》记载氐羌重视火葬习俗,反映其独特信仰。

四、现代关联

现今纳西、白、普米等民族被认为是氐羌后裔,其服饰、习俗保留古风。云南、四川等地的“民族走廊”仍可见其文化遗存。

如需进一步了解氐羌族群的迁徙路线或具体文献记载,可参考《宁强县志》《略阳县志》等地方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氐羌(dī qiāng)这个词是指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两个民族,氐族和羌族的统称。氐字的拆分部首是氏和气,共有五个笔画;羌字的拆分部首是艸和羊,共有六个笔画。 氐族和羌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及以前。它们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中的主要部族之一,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繁体字中,氐字和羌字的写法保持不变。古代汉字写法中,氐字的变体包括氐、厎、阺以及地,羌字的变体包括羌、羟、羢以及羖。 例句: 1. 氐羌部族在古代中国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2. 研究氐羌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文化有重要意义。 近义词: 氐羌族 反义词: 其他少数民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