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武蘭亭的意思、定武蘭亭的詳細解釋
定武蘭亭的解釋
《〈蘭亭序〉帖》石刻名。 唐太宗 喜 晉 王羲之 父子書法,得《蘭亭序》真迹,命人臨拓,刻于學士院。 五代 梁 時移置 汴都 ,後經戰亂而遺失, 北宋 慶曆 間發現,置于 定州 州治。 大觀 中, 徽宗 命取其石,置于 宣和殿 。 北宋 亡,石亦散失不傳。 定州 在 宋 時屬 定武軍 ,故稱此石刻及其拓本為“定武蘭亭”或“定武石刻”。其拓本簡稱“定本”。一說《〈蘭亭序〉帖》原本為 唐 人所作,非 王羲之 書。參閱 宋 桑世昌 《蘭亭考》、 郭沫若 等《蘭亭論辨》。
詞語分解
- 定的解釋 定 ì 不動的,不變的:定額。定價。定律。定論。定期。定型。定義。定都(?)。定稿。定數(?)(a.規定數額;b.指天命;c.規定的數額)。斷定。規定。鑒定。 使不變動:定案。定罪。決定。确定。 平安
- 蘭亭的解釋 .亭名。在 浙江省 紹興市 西南之 蘭渚山 上。 東晉 永和 九年公元年 王羲之 之 謝安 等同遊于此, 羲之 作《蘭亭集序》。.指《蘭亭帖》。 唐 李約 《蕭子雲飛白蕭字贊序》:“比獲《蘭亭》
網絡擴展解釋
“定武蘭亭”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書法史上的石刻版本
指北宋時期在定州(今河北正定)發現的《蘭亭序》石刻及其拓本。其核心特征包括:
- 起源:傳為唐太宗命歐陽詢臨摹王羲之真迹所刻,原石初藏于唐代學士院。
- 命名由來:因北宋慶曆年間發現于定州(宋時屬定武軍轄區),故稱“定武蘭亭”。
- 流傳傳奇:
- 五代時期隨戰亂輾轉,北宋薛向父子曾私藏原石并翻刻赝品;
- 宋徽宗時期入藏宣和殿,靖康之變後由宗澤獻予宋高宗,最終在南宋戰亂中遺失;
- 藝術價值:被公認為《蘭亭序》石刻中最精良的版本,以“渾樸敦厚”著稱。
二、文學典故(較少用)
個别文獻(如)提到其作為成語,喻指“關鍵時刻或重要場合”,此用法源于杜牧《秋夕》詩中牽牛織女相會地點的引申。但該釋義未見于多數權威書法史料,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文學化引申。
附:學術争議
部分學者(如郭沫若)認為《定武蘭亭》底本實為唐人摹作,非王羲之真迹,但此說尚未成為主流觀點。
建議關注書法史時以石刻版本解釋為主,文學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定武蘭亭》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是指位于中國山西省太原市的一處曆史遺迹,即定武蘭亭,是明代文學家楊維桢所建。在文學作品中,也常用此詞來形容人們尋找心靈安定和喜悅的場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定武蘭亭》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宀”和“艹”,其中“宀”表示“宇宙”或“房屋”,而“艹”表示“草”的意思。此外,根據字典查詢可知,該詞的總筆畫數為25。
來源:
該詞的來源是明代文學家楊維桢在太原市的定陽山上建造的一座亭子。他以這座亭子為靈感,在書信和作品中常以“定武蘭亭”來形容幽靜、祥和的環境。
繁體: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定武蘭亭》,除了在“蘭”這個字的部分有所變化外,其餘的漢字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詞的寫法是略有差異的。具體的寫法可能因為曆史和地域的原因而有所不同,建議查閱相關史書或字典以獲得準确的古代漢字寫法。
例句:
1. 在這個喧嚣的城市中,我渴望找到一個定武蘭亭,遠離喧嚣,享受甯靜。
2. 他專注地寫作,仿佛身處定武蘭亭,心神安甯。
組詞:
定亭、武功、蘭花。
近義詞:
甯靜處、幽靜之地。
反義詞:
喧嚣城市、嘈雜場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