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潔白的月色。 唐 曲龍山仙 《玩月》詩之四:“顥魄洗煙澄碧落,桂花低拂玉簪寒。”
“颢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ào pò,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
指潔白的月色。其中“颢”本義為白而明亮的樣子,“魄”在此處特指月光,合起來形容月色皎潔、澄澈明亮的景象。
詳細解釋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曲龍山仙的《玩月》詩之四:“颢魄洗煙澄碧落,桂花低拂玉簪寒。”。詩句中以“颢魄”描繪月光如洗、煙雲消散後夜空明淨的意境,帶有古典詩詞的雅緻美感。
其他可能的誤解
需注意,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形容人的精神高尚”,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颢”字單用表“光明、高尚”義的誤引申。主流詞典和古籍用例均指向“月色”這一含義。
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古風語境中,例如描寫夜景、月光時,可替換“皓月”“清輝”等詞,增添文言語感。
“颢魄”以“潔白月色”為權威釋義,需結合古典詩詞用例理解其意境,避免混淆其他引申義。
《颢魄》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太陽和月亮的光輝。
《颢魄》的首字“颢”包含了“頁”部首,而“魄”則包含了“鬼”部首。它們的總筆畫分别是“14”和“15”。
《颢魄》這個詞來源于《詩經·小雅·五月之什·颢薪》。在這首古文中,并沒有直接出現“颢魄”這兩個字,但用來形容太陽和月亮的光輝之盛,後世因此形成了這個詞。
繁體字中,“颢”字的形狀與簡體字相同,而“魄”字的形狀略有不同,在繁體字中拆分為“亻”和“孚”的組合。
在古時候,《颢魄》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現代漢字标準化之後,這個詞通常采用現代的寫法。
1. 他走在河邊,看着漸漸升起的《颢魄》,心中充滿了甯靜和喜悅。
2. 夜晚,我喜歡靜靜地欣賞那漫天繁星和皎潔明亮的《颢魄》。
與《颢魄》相關的組詞有:
1. 高颢:指太陽高懸。
2. 皎潔:形容月亮明亮無暇。
3. 繁星:形容星光衆多、閃爍不定。
與《颢魄》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1. 光輝:指強烈的光線。
2. 明亮:形容光線明亮、燦爛。
3. 光芒:指發出的光線。
與《颢魄》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1. 黯淡:指光線暗淡無光。
2. 昏暗:形容光線不明亮、不清晰。
3. 夜幕:指夜晚的黑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