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agrance;aroma;sweet smell] 芬香的氣味
(1).芳香的氣味。《列子·湯問》:“沐浴神瀵,膚色脂澤,香氣經旬乃歇。” 唐 韋應物 《寄中書劉舍人》詩:“玉座浮香氣,秋禁散涼風。”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四:“清早起來,站在池塘邊,聞那荷葉荷花的清淡的香氣,是一件爽快不過的事情。”
(2).芳香馥郁貌。《朱子語類》卷一三八:“侍先生過水南谷中,見一種蒿,柔嫩香氣,溫潤可愛。”
(3).香的煙霭。 唐 孟浩然 《尋香山湛上人》詩:“谷口聞鐘聲,林端識香氣。”
(4).指忠義之氣。 明 文徵明 《厓山大忠祠》詩之一:“臣力不支香氣竭,忠魂有恨海波深。”
“香氣”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芳香的氣味,其解釋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拼音為xiāng qì,注音ㄒㄧㄤ ㄑㄧˋ,指通過嗅覺感知的令人愉悅的芬芳氣味,如花香、茶香等。反義詞為“臭氣”。
總結來看,“香氣”既描述具體氣味,也可在文學中拓展為抽象意象,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列子》《朱子語類》等文獻來源。
“香氣”指的是一種令人愉悅的氣味或味道,常常用來形容美食、花香、香料等散發出來的香味。
拆分部首和筆畫:香氣的拆分部首是“香”,共有9個筆畫。
來源:香氣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字。古人通過描繪植物的形狀、特征來表示一個字的含義,香氣就是因為“香”字形下面有“虍”字的隱形字形,而将“香”作為描繪香氣的象形字。
繁體字:香氣的繁體字為「香氣」。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香氣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舊字形是「香」字下面有一個形似虍字的圖形。隨着字體的發展演變,現代的「香」字變成了橫豎結構,上面是一個象征火的「火」字,下面是象征香氣的「爿」字。
例句:
1. 那個花園裡彌漫着陣陣花香,真是怡人的香氣。
2. 這道菜的調料非常講究,吃起來有一股獨特的香氣。
組詞:
1. 香味:指具有香氣的味道。
2. 香料:指可以加入食物中增加香氣和味道的植物提取物。
近義詞:
1. 香味:與香氣意思相近,都可以形容令人愉悅的氣味。
2. 芬芳:指花草等植物所散發出的香氣。
反義詞:
1. 臭氣:與香氣意思相反,指令人難以忍受的臭味。
2. 焦臭:指燒焦後散發出的刺鼻難聞氣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