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連延的沙洲。 南朝 梁 吳均 《贈任黃門詩》之一:“連洲茂芳杜,長山鬱翠微。” 隋炀帝 《季秋觀海詩》:“分城碧霧晴,連洲彩雲密。” 唐 駱賓王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詩:“别島籠朝蜃,連洲擁夕漲。”
(2).遍洲。 清 彭孫贻 《和辰山<當湖八詠>次韻·弄珠樓》:“清濠繞堞縈 河 漢 ,香草連洲近 澧 湘 。”
“連洲”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連延的沙洲
指連續延伸的沙洲地貌,常見于古詩文中描寫自然景觀。例如:
遍洲
表示整個洲或廣泛覆蓋的陸地,強調範圍廣闊。如清代彭孫贻詩句:“香草連洲近澧湘。”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詩文用例或地名信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連洲是一個地名,在漢語中常用來指代某個島嶼,尤其是位于江河或湖泊中的島嶼。它可以是指一整個小島或者将多個小島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個島嶼群。
“連洲”這個詞的部首是“水”和“山”,分别代表水和山的意思。根據字形結構,它的拆分筆畫數為11畫。
連洲一詞最早出現于《詩經》,其中《白華》一篇中的“洲洲周廬,有連首輿”描述了水鄉連洲的景色。隨着時間的推移,連洲成為了一個常見的地名,并且經過口頭傳承而流傳至今。
連洲的繁體字為「連洲」。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連洲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有一種古代寫法是「連州」,也有一種是「連湖」。這些寫法在古籍和碑刻中都有所見。
1. 他們定居在連洲上,過着甯靜的漁民生活。
2. 遊客們聚集在連洲,欣賞着壯麗的江景。
連江、連山、洲港、洲湖、島洲
島嶼、沙洲、漁洲、水洲、河洲
大陸、陸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