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论宗的意思、地论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论宗的解释

佛教流派之一。从所奉《十地论》得名。《十地论》是《十地经》的释论。本宗所习为 世亲 之释论。 南北朝 时此宗颇盛,到中 唐 华严宗兴,此宗逐渐废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论宗是中国汉传佛教早期宗派之一,以研习《十地经论》为核心教义体系。该宗派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得名于印度世亲所著的《十地经论》,此论是解释《华严经·十地品》的重要论典。

在教义传承上,地论宗分为南北两道:北道系以菩提流支、道宠为代表,主张佛性始有说;南道系以勒那摩提、慧光为宗匠,倡导佛性本有论。两派围绕阿赖耶识的染净属性展开辩论,南道认为阿赖耶识是清净真如,北道则主张杂染说,这种理论分歧对后来的唯识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该宗派注重《华严经》思想与《十地经论》的融合,提出"六相圆融"等哲学命题,主张通过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十地)达成觉悟。据《续高僧传》记载,地论师常以"地持经"为修行指南,强调戒律与禅观的结合。

随着玄奘新译唯识典籍的传播,地论宗在唐代逐渐融入法相宗,但其思想精髓通过智俨、法藏等华严宗大师的著述得以延续,成为华严宗哲学体系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国佛教协会官网的宗派研究专栏指出,地论宗的兴衰反映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关键转型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地论宗”是汉传佛教重要流派之一,其含义需结合佛教史和文献进行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地论宗以研习《十地经论》为核心经典得名,属唯识学派,位列汉传佛教十三宗之一。该宗派学者被称为“地论师”,盛行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后因华严宗兴起而逐渐衰落。

核心要点

  1. 经典依据
    以世亲所著《十地经论》为根本论典,此论是《十地经》(《华严经·十地品》)的注释,北魏永平四年(511年)由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译出。

  2. 分派争议
    因译师菩提流支与勒那摩提对“阿赖耶识”及佛性解释不同,形成南北二道:

    • 北道派:主张阿赖耶识为妄识,判《华严》为最高经典(法界宗)
    • 南道派:认为阿赖耶识为真识,将《涅槃》《华严》并列为“真实宗”。
  3. 教义特点
    注重判教理论(“四宗五宗”体系),融合《十地经论》的唯识思想与中土佛教实践,为后来的华严宗、唯识宗奠定理论基础。

历史地位

该宗派由北魏重臣崔光首先倡弘,至唐代因华严宗吸收其思想而式微,但对中国佛教义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注意:部分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权威人士”属误读,实为佛教专有名词。欲深入了解,可参考《汉典》词条及佛教史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鳌海碧幌步战出尔反尔黜降淳闷泚泚点查雕舄帝国主义东音蠹伤粉题负途槁薄个例骾直估猜悍逆皡皡黑氯土黑门坎儿僭谈拣信生僭易诘辱精辩径窦静谧饥食卷蓬蠲去絶特晾墒镂冰雕琼每日家门宠灭拂木呆暮烟撚髭暖女会浦帆千条万绪萁豆相煎曲袒轫车仍耗撒吣上爬沈周衰息説亲道热四食唐虞题字伟茂文刻五谷囊五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