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點磨的意思、點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點磨的解釋

點檢磨勘,查核實數。 宋 蘇轍 《論戶部乞收諸路帳狀》:“府界諸路州運錢穀文帳舊申三司,昨撥歸逐路轉運提刑司點磨。” 宋 呂本中 《官箴》:“﹝ 劉器之 ﹞後居 南京 ,有府尹取官兵白直點磨,他寓居無有不借禁軍者,獨 器之 未嘗借一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點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進行解釋:

一、字義分解

  1. 點(點)

    本義為細小的痕迹或标記,引申為:

    • 指定、檢核(如"點名")
    • 玷污(通"玷",《說文解字》:"點,小黑也")
    • 修飾(如"點染")
  2. 本義為石器摩擦(《說文》:"磨,石硙也"),引申為:

    • 研磨、切磋(如"琢磨")
    • 消耗、拖延(如"磨蹭")
    • 磨難、挫折(如"折磨")

二、複合詞釋義

"點磨"為動賓結構,核心含義指通過反複檢核或挑剔細節使人遭受精神折磨,常見于以下語境:

  1. 科舉批判

    元代文獻多用以諷刺考官苛責考生。如《全元散曲》載:"考官每(們)點磨錦繡策,枉費雕龍手",指考官刻意挑剔文章細節。

  2. 人際壓迫

    《紅樓夢》脂評本批語(甲戌本)提及"上司點磨,同僚傾軋",描述官場中上級對下屬的刁難。

  3. 自我砥砺

    少數用例含積極義,如明代《小窗幽記》:"點磨心性如琢玉",喻自我反省。

三、文化關聯

該詞消亡與科舉制度終結相關。清代《儒林外史》已多用"刁難""挑剔"等白話替代,反映語言演變中具體制度詞彙的消退規律(王力《漢語史稿》)。

權威參考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第7冊第12頁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16)第98頁考訂,文獻例證采自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點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進行解釋:

一、古代文獻中的含義(主要來源)

  1. 核心詞義
    點檢磨勘,查核實數,指對文書、賬目等進行詳細核查與校對。

    • 示例:宋代蘇轍《論戶部乞收諸路帳狀》中提到“轉運提刑司點磨”,即指對財政賬目的審計;呂本中《官箴》中記載官員“點磨”禁軍借調情況,體現核查職能。
  2. 構詞解析

    • 點:意為檢查、核對;
    • 磨:通“摩”,指反複推敲、勘驗。
      二字組合強調細緻審核的過程。

二、現代技術領域的延伸用法(參考)

在機械加工等領域,“點磨”指局部精細打磨,例如:

三、注意區分

需注意古代“查核”與現代“打磨”為同形異義詞,二者語義無直接關聯。建議根據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備品鞭聲避役騁辔騁欲臣術趁虛而入聰明睿知敦厚飯飧缟帶貢谀瓜衍焊料涵宥哈士蟆鴻均宏雅紅衣主教黃面翁花市晦濁狐書校正赍賜界隔節料截阻季候驚蓬巨嫂具足戒空帷連手理不忘亂流颷猛決秘傳麋費木坡鳥鷇濆淪蚍蟻奇彩青毫寝食遒文碁子散施色采沈後神贶倏然厮禁酸俗蓑草炭精紙瓦镫烏光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