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施的意思、散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施的解釋

猶布施。《戰國策·韓策一》:“ 公仲 好内, 率 曰好士; 仲 嗇於財, 率 曰散施; 公仲 無行, 率 曰好義。”《後漢書·仲長統傳》:“天災流行,開倉庫以稟貸,不亦仁乎?衣食有餘,損靡麗以散施,不亦義乎?” 宋 司馬光 《郓州處士王君墓志銘》:“父好散施,君竭力以助之。”《金6*6*梅詞話》第五九回:“十五日,同 陳敬濟 早往嶽廟裡進香紙,把經來看着都散施盡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散施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散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散施”指廣泛施舍財物或慷慨幫助他人,強調無私地将資源分發給需要的人。這一行為常與布施、行善相關聯,體現慷慨和仁義的品德。


二、出處與文獻例證

  1. 古代典籍

    • 《戰國策·韓策一》提到:“仲啬於財,率曰散施”,通過對比說明“散施”與吝啬的相反含義。
    • 《後漢書·仲長統傳》中,将開倉赈災稱為“仁”,散施餘財稱為“義”,進一步強化其道德内涵。
  2. 後世用例

    • 宋代司馬光在墓志銘中描述某人“父好散施,君竭力以助之”,體現家族傳承的樂善好施。
    • 《金瓶梅詞話》第五九回提到“散施經書”,顯示該詞在明清文學中的延續使用。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總結

“散施”融合了物質幫助與道德意義,既是古代社會推崇的美德,也是現代公益精神的體現。其核心在于通過分享資源促進社會互助,具有曆久彌新的文化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施的意思

散施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分散施舍、贈送或分發。它也可以指分散撒布或分散放置。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散:拆分部首為攴,總計7畫。

施:拆分部首為方,總計5畫。

來源和繁體

散施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的詞組。散字源自古代文獻《說文解字》,施字出自《爾雅》。在繁體字中,散施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散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上半部分是攴字旁,下半部分是廠形部。而施字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是一種方形。

例句

1. 他将所有的財産散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2. 在婚禮上,新人散施了許多禮物給親朋好友。

3. 冬天來臨,這個城市裡的志願者散施了大量的毛衣給流浪者們。

組詞

散布、散發、散亂、散漫、散播、分散。

近義詞

分發、分派、贈送、施舍。

反義詞

集中、聚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