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点磨的意思、点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点磨的解释

点检磨勘,查核实数。 宋 苏辙 《论户部乞收诸路帐状》:“府界诸路州运钱穀文帐旧申三司,昨拨归逐路转运提刑司点磨。” 宋 吕本中 《官箴》:“﹝ 刘器之 ﹞后居 南京 ,有府尹取官兵白直点磨,他寓居无有不借禁军者,独 器之 未尝借一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点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进行解释:

一、字义分解

  1. 点(點)

    本义为细小的痕迹或标记,引申为:

    • 指定、检核(如"点名")
    • 玷污(通"玷",《说文解字》:"点,小黑也")
    • 修饰(如"点染")
  2. 本义为石器摩擦(《说文》:"磨,石硙也"),引申为:

    • 研磨、切磋(如"琢磨")
    • 消耗、拖延(如"磨蹭")
    • 磨难、挫折(如"折磨")

二、复合词释义

"点磨"为动宾结构,核心含义指通过反复检核或挑剔细节使人遭受精神折磨,常见于以下语境:

  1. 科举批判

    元代文献多用以讽刺考官苛责考生。如《全元散曲》载:"考官每(们)点磨锦绣策,枉费雕龙手",指考官刻意挑剔文章细节。

  2. 人际压迫

    《红楼梦》脂评本批语(甲戌本)提及"上司点磨,同僚倾轧",描述官场中上级对下属的刁难。

  3. 自我砥砺

    少数用例含积极义,如明代《小窗幽记》:"点磨心性如琢玉",喻自我反省。

三、文化关联

该词消亡与科举制度终结相关。清代《儒林外史》已多用"刁难""挑剔"等白话替代,反映语言演变中具体制度词汇的消退规律(王力《汉语史稿》)。

权威参考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第7册第12页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16)第98页考订,文献例证采自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点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进行解释:

一、古代文献中的含义(主要来源)

  1. 核心词义
    点检磨勘,查核实数,指对文书、账目等进行详细核查与校对。

    • 示例:宋代苏辙《论户部乞收诸路帐状》中提到“转运提刑司点磨”,即指对财政账目的审计;吕本中《官箴》中记载官员“点磨”禁军借调情况,体现核查职能。
  2. 构词解析

    • 点:意为检查、核对;
    • 磨:通“摩”,指反复推敲、勘验。
      二字组合强调细致审核的过程。

二、现代技术领域的延伸用法(参考)

在机械加工等领域,“点磨”指局部精细打磨,例如:

三、注意区分

需注意古代“查核”与现代“打磨”为同形异义词,二者语义无直接关联。建议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词义。

别人正在浏览...

避人笔舌壁虱逼手逼脚财贿蝉翼爲重,千钧爲轻澄鲜幢棨触觉撺椽翠柏戴发含齿大烟鬼谍谍跕屣二稺凡桐富窟挂练关閈汉隶含戚汗雨蚝房合瑞糠包恐后无凭空架子空枝匡振了儿烈性酒历历可见灵通留美沦蛰荦角末法聂隐娘咆咻僻侧批吭捣虚凭凌倾述青攒取勘三缄三两散气少共国际社会主义制度收兵书馆儿橚矗危机四伏衔棰纤恶险贼孝和谢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