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考核,查察。 唐 杜甫 《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詩:“曉漏追趨青瑣闥,晴窗點檢白雲篇。”《宋史·職官志三》:“ 紹興 二年,詔於行在别置作院造器甲,令工部長貳提點,郎官逐旬點檢。”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法微三》:“古人詩有誤用重韻、重字者,皆是失點檢處,必不可借以自文。”
2.反省;檢點。 唐 韓愈 《贈劉師服詩》:“丈夫命存百無害,誰能點檢形骸外。”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一》:“昔有人自言一日三點檢。”《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三年》:“且 青 本武人,不知法律,縱有使過公用錢,必非故意偷謾,不過失於點檢,乞特與免勘。”
3.查核,清點。 宋 晏殊 《木蘭花》詞:“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亂了多時,方才收腳,點檢人數都在,單不見了 張委 、 張霸 二人。” 清 盛錦 《别家人》詩:“點檢篋中裘葛具,預知别後寄衣難。”
4.校點;差發。《舊唐書·懿宗紀》:“ 魏博 、 何弘敬 奏當道點檢兵馬一萬三千赴行營。”
5.官名。即都點檢。《宋史·太祖紀》:“拜 太祖 檢校太傅前殿都點檢,以代 永德 ……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子。” 明 呂坤 《呻吟語·治道》:“一世業官,苟且隻於虛套搪塞,竟不嚼真味,竟不見成功,雖位至三公點檢,真足媿汗學者思之。”
6.評論,指摘。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五:“從來士夫以小疵累大德者多矣。若使日慎一日,豈怕有人來點檢耶!”
“點檢”是一個中文詞彙,在不同語境中含義有所差異,以下是主要解釋方向:
現代常用含義
指逐項檢查、核對的行為,常見于日常管理或專業領域。例如:
日語借詞(點検/てんけん)
在受日語影響的語境中,特指系統性檢查或定期檢修,如:
曆史官職(中國宋代)
指“殿前都點檢”,為禁軍高級指揮官,負責皇帝安全與禁軍調度,趙匡胤曾任此職,後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其他專業用法
在文檔或流程管理中,可能指按清單逐項确認,例如:
注意:由于未搜索到具體語境資料,以上為綜合常見用法的解釋。若涉及特定領域(如古籍、方言或行業術語),建議補充上下文以便更精準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