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簡直。 胡適 《費經虞與費密--清學的兩個先驅者》七:“ 費密 作《道脈譜論》(《弘道書》上),檢直是一篇《儒學史論》。” 胡適 《費經虞與費密--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三:“當科學器械不完備的時候,這樣的科學野心,不但做不到,檢直是妄想。”
“檢直”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作為副詞,意為“簡直”
在近現代文獻中,“檢直”常被用作“簡直”的同義詞,表示強調或誇張語氣。例如胡適在《費經虞與費密》系列文章中多次使用該詞,如“檢直是一篇《儒學史論》”“檢直是妄想”。這一用法多見于學術或書面語境,強調某種狀态的絕對性。
作為成語的引申義(存疑)
部分詞典(如)提到“檢直”原指“修理彎曲的箭以恢複筆直”,後引申為“糾正錯誤、使其恢複正常”。但這一解釋在其他權威來源中未見明确印證,可能屬于古漢語中的特殊用法。
當科學器械不完備時,這樣的科學野心檢直是妄想。(胡適《費經虞與費密》)
如需進一步了解胡適原文中的用例,可參考、4、5的引述來源。
《檢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審查和糾正行為或态度中的錯誤和偏差。
《檢直》這個詞的部首是「告」,拼音是「gào」,總筆畫數為14。
《檢直》是由「告」和「直」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其中,「告」字意為告訴,「直」字意為筆直,引申為直接和直接了當。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明确告訴和直接糾正錯誤。
《檢直》的繁體字為「檢直」。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檢」字的寫法稍有差異,以「栞」代替「柬」的部分。而「直」字的基本構造和現代寫法相同。
1. 領導要檢直自己的行為,帶頭糾正錯誤。
2. 這個項目經理的态度一向很正直,對錯誤能及時糾正。
1. 檢查:審查、查看以确保正确性。
2. 矯正:糾正、改正錯誤的行為或态度。
3. 直言:直接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意見或看法。
1. 糾正:指為了改正錯誤而采取行動。
2. 整理:整頓、整齊地安排好事物的位置或順序。
1. 歪斜:指不正直、不筆直的姿态或情況。
2. 錯誤:與正确相對,表示不正确或不準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