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舉止,舉動。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一:“凡修道者皆不裸身露髻,枉濫無辜,起止飲食,悉應依科。” 宋 嶽飛 《奏乞視親疾劄子》:“臣老母 姚氏 年幾七十,侵染疾病,連月未安,近復腿腳注痛,起止艱難。”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顔甲·驢乞假》:“隻從昨日回便患頭旋惡心,起止未得,且乞假将息。”
(2).猶起迄。 宋 陳顯微 《古文參同契解》:“世之學者見丹經紫書火候之説,述進退文武之功,有始終起止之異,不狐疑者鮮矣。” 清 包世臣 《藝舟雙楫·答熙載九問》:“大令草常一筆環轉,如火筯劃灰,不見起止。”
“起止”是一個複合詞,由“起”(開始)和“止”(結束)組成,通常用于表示某個事件、過程或時間段的開始與結束。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時間範圍
如“起止日期”“起止時間”,用于明确事件的有效期。
例句:活動的起止時間為2025年5月1日至5月7日。
空間範圍
如“起止地點”,描述行程或路線的起點與終點。
例句:本次馬拉松的起止點均設在市中心廣場。
流程或操作
如“操作起止步驟”,指某項任務從啟動到完成的步驟。
例句:請按照說明書标注的起止流程安裝設備。
“起始” vs “起止”
“起始”僅強調開始(如“起始階段”),而“起止”包含開始和結束的雙重含義。
“終止” vs “起止”
“終止”僅指結束(如“合同終止”),而“起止”需兩者并存。
如果需要更具體的應用示例或語境分析,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進一步解答。
起止是一個詞語,表示開始和結束的含義。它可以用來描述一段時間、一段活動或一段事件的開始和結束。
起止的拆分部首是走,并且它包含了10個筆畫。
起止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是一個古代漢字,由于時間的推移,它逐漸被廣泛運用于現代漢語中。
起止的繁體字是「起止」。
在古代,起止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基本上保持穩定。一般來說,起止的寫法較為簡單,在篆書時期和隸書時期,它的形态和現代漢字相似。
1. 會議的起止時間是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
2. 這個節目的起止日期是九月一日至十月十日。
3. 動畫片的起止幀數需要仔細把握。
起步、啟動、起初、結束、歇腳、收複、停歇等。
近義詞:開始、開頭、起始、開端。
反義詞:繼續、延續、進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