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草。 黃侃 《蕲春語》:“吾鄉呼藍草曰靛草,取其汁,以瓨盛之,俱曰靛。”
靛草(diàn cǎo)是漢語中對一類可提取藍色染料的植物的統稱,特指蓼科植物蓼藍(Persicaria tinctoria)。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和植物學資料的詳細釋義:
靛草
指可制取靛藍染料的草本植物,尤指蓼藍(學名:Persicaria tinctoria,舊稱Polygonum tinctorium)。其葉經發酵後可加工成靛青(深藍色染料),是中國傳統植物染料的重要來源。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305頁;《中國植物志》第25卷,科學出版社,1998年。
字形解析
“靛”由“青”(藍色)與“定”(穩定)構成,指經化學反應後形成的穩定藍色染料;“草”泛指草本植物。
植物學特征
蓼藍為一年生草本,莖直立,葉卵形或橢圓形,秋季開淡紅色小花。其葉片富含靛苷(indican),水解氧化後生成靛藍。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靛”字條;《中華本草》第3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傳統染料:
靛草是古代“藍染”工藝的核心原料,用于染制布料、書畫宣紙等,如《天工開物》載“凡藍五種,皆可為靛”。
來源:《天工開物·彰施》(明·宋應星),中華書局,2018年重印版。
别稱與混淆
部分地區亦稱馬藍、木藍等為“靛草”,但嚴格意義上靛草專指蓼藍。
來源:《中藥大辭典》(第二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蓼藍”條目。
(注:因部分經典文獻無公開線上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官方出版社平台查閱實體書;部分資料可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官網或"中國植物志"線上數據庫(frps.eflora.cn)驗證。)
“靛草”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靛草即“藍草”,指一類可用于提取靛藍染料的植物,如蓼藍、菘藍等。其名稱來源于民間對這類植物的俗稱,例如黃侃在《蕲春語》中提到:“吾鄉呼藍草曰靛草,取其汁,以瓨盛之,俱曰靛。”。
用途與工藝
靛草的汁液經過發酵等工藝可制成靛藍染料,用于紡織品染色。這種傳統工藝在中國古代廣泛應用,屬于天然植物染色的重要原料。
詞義延伸
靛草是藍草的别稱,主要用于提取靛藍染料,兼具實用與文化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植物種類或染色工藝,可參考曆史文獻或傳統工藝資料。
阿太爆流泉抱廈廳别食鼻窒簸蝩長耳公弛禁春申出眼櫥子東方圖書館惡辣發祿風行雨散豐貨錢憤嫉附掌過台和域齁喽喽厚貌深情淮劇黃鲴魚宦贶還書奬護将門無犬子簡峻進蹈開延孔揭孔章蠟蟻春兩漢兩面讨好落不是鳴官名靰利鞚明粢奶名洽談室七盤壤策榮賞宂衣散附召伯棠深念始鸠屬邦叔待叔父順之者興,逆之者亡瑣說頹墉侮易箫铙歌下問攜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