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報書,緻信。《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王乃遣人持黃金五十斤送 博 ( 張博 ), 博 喜,還書謝。” 顔師古 注:“還書,報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诋》:“ 謝萬 壽春 敗後,還書與 王右軍 雲:慙負宿願。” 王闿運 《莫姬哀詞》:“歸及秋深,别當冬始。 夏口 還書, 淮陽 詠史。”
(2).指答複的信。《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四·烏夜啼》:“此日無啼音,裂帛作還書。” 南朝 梁 吳均 《山中雜詩》之三:“奈何 梁 隱士,一去無還書。” 唐 張讀 《宣室志》卷二:“留 趙 一日,贈縑數匹,以還書託焉。”
(3).歸還所借的書。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四:“十七八6*九夜,還書復借書。”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今人雲:借書還書,等為二癡。”
(4).謂生徒對着老師背書。《新華日報》1987.5.15:“此後,兩個多月的時間, 麗堂 每天對着爺爺‘還書’。”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還書漢語 快速查詢。
“還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歸還所借書籍
這是最常見的現代用法,指将借閱的圖書歸還給原主或圖書館。例如:“圖書館每天有大量學生借書、還書。”
報書或緻信
古義中指寫信或回複信件,如《漢書》中記載“王乃遣人持黃金五十斤送博,博喜,還書謝”,此處“還書”即回信之意。
學生向老師背誦課文
古代教育場景中,指學生當面背誦所學内容給老師聽,屬于舊時私塾教學方式。
引申為歸還物品或履行承諾
廣義上可指歸還任何應還之物,如欠款、物品等。例如成語用法中“還書”可象征守信行為。
發音與使用提示
還書指的是将已借閱的書籍歸還給借書人或圖書館。這是一種行為,表示将書籍歸還原處。
還:部首⺌,筆畫7
書:部首⺍,筆畫10
《還書》一詞源于漢語,古代的書籍往往是以借閱的形式流傳,因此還書一詞在古代文獻中經常出現。在繁體字中,「還」字的寫法為「還」。
《還書》一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還書」。其中,「還」是「還」的古代寫法,「書」是「書」的古代寫法。
1. 請你還書給我,我需要準備明天的讀書報告。
2. 圖書館要求所有借閱者按時還書,以供他人借閱。
還書架、還書證、還書箱、還書時間、還書單
歸還、交還
借書、借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