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草。 黄侃 《蕲春语》:“吾乡呼蓝草曰靛草,取其汁,以瓨盛之,俱曰靛。”
靛草(diàn cǎo)是汉语中对一类可提取蓝色染料的植物的统称,特指蓼科植物蓼蓝(Persicaria tinctoria)。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和植物学资料的详细释义:
靛草
指可制取靛蓝染料的草本植物,尤指蓼蓝(学名:Persicaria tinctoria,旧称Polygonum tinctorium)。其叶经发酵后可加工成靛青(深蓝色染料),是中国传统植物染料的重要来源。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05页;《中国植物志》第25卷,科学出版社,1998年。
字形解析
“靛”由“青”(蓝色)与“定”(稳定)构成,指经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稳定蓝色染料;“草”泛指草本植物。
植物学特征
蓼蓝为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叶卵形或椭圆形,秋季开淡红色小花。其叶片富含靛苷(indican),水解氧化后生成靛蓝。
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靛”字条;《中华本草》第3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传统染料:
靛草是古代“蓝染”工艺的核心原料,用于染制布料、书画宣纸等,如《天工开物》载“凡蓝五种,皆可为靛”。
来源:《天工开物·彰施》(明·宋应星),中华书局,2018年重印版。
别称与混淆
部分地区亦称马蓝、木蓝等为“靛草”,但严格意义上靛草专指蓼蓝。
来源:《中药大辞典》(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蓼蓝”条目。
(注:因部分经典文献无公开在线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社平台查阅实体书;部分资料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官网或"中国植物志"在线数据库(frps.eflora.cn)验证。)
“靛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靛草即“蓝草”,指一类可用于提取靛蓝染料的植物,如蓼蓝、菘蓝等。其名称来源于民间对这类植物的俗称,例如黄侃在《蕲春语》中提到:“吾乡呼蓝草曰靛草,取其汁,以瓨盛之,俱曰靛。”。
用途与工艺
靛草的汁液经过发酵等工艺可制成靛蓝染料,用于纺织品染色。这种传统工艺在中国古代广泛应用,属于天然植物染色的重要原料。
词义延伸
靛草是蓝草的别称,主要用于提取靛蓝染料,兼具实用与文化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植物种类或染色工艺,可参考历史文献或传统工艺资料。
敖民边令避讳碧油幢茶茶茶寮长生板筹干慈恩题记麤露敌鬭短什犯阙風戽概复攻其无备工字梁冠士锢见故有讲武堂徼福计筹衿喉瘠土韭白僦丁蠲欠孔窍口中雌黄劳役两歧灵隐寺陇驿梅黄雨免职蔑蠓秘馆明迷蓦驳凝澹盘迂破耗任贤使能三患上谕生蓄神禹碑十九信条税饷踏青鹈胡同舟敌国微族污德五眼相徽席函丈心不在焉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