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殿邦的意思、殿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殿邦的解釋

安邦定國。 唐 陸贽 《李納檢校司空制》:“以殿邦之勳,參論道之職。”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奕世荷殿邦之德,舉宗聯命氏之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殿邦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厚重感的書面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鎮守國家疆土”的政治行為。該詞由“殿”與“邦”二字構成複合結構:“殿”取《說文解字》中“擊聲也”的引申義,表示鎮守、安定之意;“邦”則源自甲骨文象形字,本義指諸侯封地,後泛指國家疆域。

《漢語大詞典》将該詞訓釋為“鎮撫邦國”,典出《詩經·大雅·崧高》中“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的注疏。此句鄭玄箋注雲:“皆以賢知入為周之桢幹之臣,入又為卿士,典治郡國,以殿天子之邦”,其中“殿邦”即指重臣輔佐天子安定四方諸侯國的政治職能。

該詞在曆史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可見于《宋史·職官志》,記載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殿邦之奇策”,此處強調中央機構制定國防策略對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定性作用。清代學者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論及唐代藩鎮時,亦用“殿邦失其樞軸”來批評軍事割據導緻國家統治根基動搖的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殿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基本解釋

殿邦(拼音:diàn bāng)意為“安邦定國”,指通過治理使國家安定穩固。該詞由“殿”(本義為宮殿,引申為鎮守、安定)和“邦”(國家)組成,強調對國家政權的維護與治理。

出處與用法

  1. 曆史文獻
    唐代陸贽在《李納檢校司空制》中提到“以殿邦之勳,參論道之職”,指李納因安定國家的功勳擔任要職。宋代宋敏求的《春明退朝錄》也記載“奕世荷殿邦之德”,形容家族世代承擔治國重任。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人物或功績,常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或正式場合。例如:“楊殿邦任事久矣,于朝政無尺寸之功,唯以谄媚迎合帝心”(例句)。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春明退朝錄》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米辯詐避衰敝衣糲食步鄣長機常隸巢南陳規斥言酬賓出陳易新純文學打謊當匈釣采負笈遊學工饩貫習館丈汩淈古稀古驿嚎嘯合靈晦淫獎賞膠州灣基幹金币進祿加官拒地老虎鉗廉正嶺南漏迹蘆蕩悶氣鎳币牆有耳砌疊擒奸擿伏奇弄求凰丘井缺絕三式山燈神弦歌刷絲硯曙日淑聖談薦歪纏王冕玮博偉妙韡爗五排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