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衣糲食的意思、敝衣糲食的詳細解釋
敝衣糲食的解釋
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頓。 宋 曾鞏 《徐複傳》:“窮閻漏屋,敝衣糲食,或至于不能自給,未嘗動其意也。” 清 劉大櫆 《謝氏妹六十壽辰序》:“其在 方 氏者,雖未死,而敝衣糲食,幾無以為生。”
詞語分解
- 敝衣的解釋 破舊衣服。亦指穿戴破舊。《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範雎 聞之,為微行,敝衣閒步,見 須賈 。” 明 郎瑛 《七修類稿·義理一·喪天真》:“予友 劉知縣 敬宗 ,一日敝衣草履獨行,遇諸塗,予戲曰:
- 糲食的解釋 粗惡的飯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後》:“妾誇布服糲食。”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糲,粗米也。” 唐 姚合 《哭費拾遺徵君》詩:“服儒師道旨,糲食卧中林。” 明 唐順之 《贈郡侯郭文麓升副
網絡擴展解釋
“敝衣粝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bì yī lì shí,其詳細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
字面含義
- “敝衣”:破舊的衣服;
- “粝食”:粗糙的食物。
組合意為“穿着破衣,吃着粗糧”,形容生活極其貧困困頓。
-
引申意義
常用于強調人在物質匮乏時仍堅持志向或安貧樂道的精神狀态。例如,宋代曾鞏在《徐複傳》中描述徐複“窮閻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給,未嘗動其意也”,即體現其清貧卻志向不改的品質。
出處與例句
- 出處:最早見于宋代曾鞏的《徐複傳》。
- 例句:清代劉大櫆在《謝氏妹六十壽辰序》中提到:“其在方氏者,雖未死,而敝衣粝食,幾無以為生”。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敝绨惡粟、粗衣粝食(均指生活簡樸或困苦)。
- 反義詞:錦衣玉食、豐衣足食(形容生活優裕)。
用法與結構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或定語,如“他甘願敝衣粝食,潛心學問”。
- 語境適配:多用于文學或曆史叙述,強調物質與精神的對比。
“敝衣粝食”不僅描繪了物質生活的艱辛,更隱含了對精神追求的贊頌。其出處和用例均來自權威文獻,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徐複傳》原文或相關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敝衣糲食是一個意在比喻簡樸衣食的詞語,表示衣着簡陋,食物粗糙。它的拆分部首是“衤”、“米”、“饣”,它們分别代表衣服、米粒、食物。敝衣糲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義和用法保持一緻。以下是一個例句:“生活雖然艱苦,但他一直過着敝衣糲食的日子。”
組詞方面,可以使用其他形容窮困樸素生活的詞語,例如“貧衣蔬食”。它們的意思相近,可以用來描述相似的情形。反義詞方面,與敝衣糲食相對的詞語可能是“錦衣玉食”,它傳達出奢華豐盛的生活方式。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