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居应有之位置。《易·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孔颖达 疏:“以阴居阴,故称得位。”
(2).谓居要职。《左传·襄公三年》:“ 解狐 得举, 祁午 得位, 伯华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穷裔。”
(3).指得帝位。 晋 干宝 《晋纪总论》:“ 怀帝 承乱之后得位,羈於彊臣。”
得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指获得与其身份、能力相匹配的地位或职位,强调地位获取的正当性与契合度。例如《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得其应处之位”,即通过正当途径取得符合自身条件的地位。
二字结合,体现“通过正当手段获得与能力相符的地位”这一核心语义。
指通过合法继承(如嫡长子继承制)取得王位或爵位。例如《春秋繁露》载:“得位以正,承天之序”,强调继承的合法性。
指因德才兼备而胜任职位。如《周易·系辞下》言:“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反衬“得位”需德才相称。
含贬义用法,指通过权术谋取地位。如《史记》评秦始皇“得位虽强,施暴失道”,暗指手段不正。
当代语境中,“得位”弱化了等级色彩,泛指在职场、竞赛等场景中凭借能力获得相应位置,如“竞选得位”“竞争上岗得位”等,仍保留“能力与地位匹配”的语义内核(《现代汉语大词典》)。
参考来源:
“得位”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居应有之位置
指人或事物处于符合其属性的位置。例如《易经·小畜》中提到“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指阴爻居于阴位(偶数位),符合阴阳属性对应的位置规则。
担任重要职位
多用于描述在政治或社会体系中身居要职。如《左传·襄公三年》记载“祁午得位”,即祁午被举荐担任关键职务,体现举贤任能的理念。
获得帝位或统治权
特指通过继承、政变等方式取得最高权力。例如晋代干宝在《晋纪总论》中提及“怀帝承乱之后得位”,即指晋怀帝在动乱中继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用法,可参考《左传》《易经》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
鄙言不切场藿冲橹炊事员出头之日大本大宗大司成电视演播室丢盔卸甲独构饭豆烦琐哲学抚宁海池河蚌鹤唱横身怀居回眸一笑狐犬界定叽楞金虀脍激使掘柘词埳蛙旷滞枯硬浪桥鍊风伶便理遣马价银子没趣搭拉庙祀眇指慕用南顿北渐尼圣牛录嫔妓破执谴悟切肤耆民倾车轻蹺取胜骚怨圣意叹涕讨分上天行症候托拉斯违天五塥无余跣脱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