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年的意思、登年的詳細解釋
登年的解釋
(1).猶延年。多享年歲。《國語·周語中》:“ 東門 之位,不若 叔孫 ,而泰侈焉,不可以事二君; 叔孫 之位,不若 季孟 ,而亦泰侈焉,不可以事三君。若皆蚤世猶可,若登年以載其毒,必亡。” 韋昭 注:“登年,多歷年也。” 南朝 宋 顔延之 《庭诰》:“凡養生之具,豈間定實,或以膏腴夭性,有以菽藿登年。” 唐 柳宗元 《遊南亭夜還叙志七十韻》:“登年徒負版,興役趨伐鼛。”
(2).豐年。《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五·唐祀昊天樂章三》:“登年慶栖畝,稔歲賀盈囷。”
詞語分解
- 登的解釋 登 ē 上,升:登山。登車。登門。登天。登台。登場(僴 )。登高。登攀。登臨。登科。登程。登堂入室。 踩,踐踏,腳向下用力:登踏。踢登。 記載:登記。登報。登載。 谷物成熟:登歲(豐年)。五谷豐登。
- 年的解釋 年 á 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一年。三年五載。 每年的:年會。年鑒。年利。年薪。 一年的開始:年節。新年。 有關年節的(用品):年畫。年禮。年貨。 時期,時代:近年。年華。年號(a.帝王用的紀年名稱;
專業解析
"登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義指記載全年谷物收成的數量。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釋義:
- 登:本義為上升、記載、成熟(指谷物)。此處取其“記載、登記”之意。
- 年:本義為谷物成熟、收成。後引申為時間單位“年”,但在此詞中主要指“一年的谷物收成”。
- 合義:登年即指記錄、統計或上報全年谷物收獲的總量。它反映了古代農耕社會對糧食産量的高度重視,是國家財政稅收、民生管理的重要依據。
-
出處與權威性:
該詞最權威的出處見于中國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典籍《周禮》。
- 《周禮·天官·司書》:原文記載:“司書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則……以叙其財,受其币,使入于職币……及事成,則弊之。歲終,則令群吏正歲會;月終,則令正月要;旬終,則令正日成。以周知入出百物,以叙其財,受其币,使入于職币。凡上之用財,必考于司會。三歲,則大計群吏之治,以知民之財、器械之數,以知田野、夫家、六畜之數,以知山林、川澤之數,以逆群吏之征令。凡稅斂,掌事者受法焉。及事成,則入其要貳焉。凡邦治,考焉。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則、九職、九賦、九式之貳,以逆邦國都鄙官府之治。……掌……邦之版,土地之圖,以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以知登年之約,以知畿内之貴賤、老幼、廢疾,以施政教。”
- 解釋:在這段關于“司書”官職職責的描述中,“以知登年之約”意為“(司書)據此(指版圖等)了解記載全年谷物收成的簿書(或契約)”。這裡的“登年”明确指登記、記錄全年谷物收成的文書或數據,是政府掌握民生、實施政教的基礎信息之一。這确立了“登年”作為古代官方經濟管理術語的地位。來源:《周禮·天官·司書》
-
用法與語境:
- “登年”主要用于古代官方文書或典籍中,特指對農業收成的官方統計行為及其記錄結果。
- 它體現了古代中國以農為本、重視糧食生産與統計的社會經濟特點。
- 在現代漢語中,“登年”一詞已非常罕見,其含義基本被“糧食産量統計”、“年成記錄”等更現代的表述所取代。理解它主要在于解讀古籍和了解古代制度文化。
網絡擴展解釋
“登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延年益壽,多享年歲
- 這一釋義源自古代文獻,如《國語·周語中》提到“若登年以載其毒,必亡”,韋昭注“登年,多歷年也”。南朝顔延之的《庭诰》中也有“菽藿登年”的表述,指通過簡樸的生活方式延長壽命。該含義強調長壽或經曆較多年歲。
2.豐年,五谷豐登的年份
- 出自《樂府詩集·唐祀昊天樂章三》:“登年慶栖畝,稔歲賀盈囷”,此處“登年”與“稔歲”并列,均指豐收之年。現代用法中,如“五谷豐登年年有”也延續了這一含義。
補充說明
- 詞源特點: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 近義詞:延年(長壽)、豐年(豐收年);反義詞:荒年(歉收年)。
以上解釋綜合了《國語》《樂府詩集》等典籍及現代詞典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魂定魄案緝扳話闆蹋蹋變豹賓氓誠慤車前子穿紅着綠刺背帶鋼打降大酋頂芽蠹蟫伐柯人反對放人方兄封十八姨撫掌趕考公侯幹城寒磬橫行不法紅绫餤化醇宦成幻劫會報恢肆回頭人火裡赤郊境交衢恝情桀傲借孝靖郭氏禁街客女落枕陵掩柳車變姓明略迷蹤失路喃喃辟選情熟丘禱宂濫上推下卸石臼視爲兒戲司長望風希指頑虛悟空湘弦仙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