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虬須的意思、虬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虬須的解釋

亦作“虯須”。見“ 虬鬚 ”。


亦作“虯須”。亦作“虯鬚”。拳曲的胡須。《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太祖 令曰:‘ 琰 雖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虬鬚直視,若有所瞋。’”《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引作“虯須”, 胡三省 注曰:“卷鬚也。”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虯鬚似 太宗 ,色映塞外春。”一本作“ 虬髯 ”。 唐 溫庭筠 《夜宴謠》:“虬須公子五侯客,一飲千鐘如建瓴。” 清 孫枝蔚 《馬食禾伐田家》詩:“碧眼虬鬚使我愁,向前長跪淚雙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虬須”是一個漢語詞彙,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蜷曲的胡須,多用于形容男性胡須的形态特征。其發音為qiú xū(“虬”讀作qiú,第二聲,非jiū或shē)。


二、文學與曆史用例

  1. 詩文描寫
    唐代詩人李颀在《送陳章甫》中寫道:“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颡”,通過“虬須”刻畫人物豪邁的形象。
  2. 曆史人物
    《三國志·魏志·崔琰傳》記載崔琰“對賓客虬須直視”,突顯其威嚴氣質。

三、延伸含義

除字面意義外,還可比喻:


四、字源解析


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需注意讀音準确性。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虬須

虬須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qíu xū,意思是指古代傳說中的麒麟胡須。虬須也可用來形容人的胡須長而細密,呈現麒麟胡須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虬須的部首是虍,筆畫數為10畫。部首虍表示虎,而虬表示長而纖細的形狀。

來源

虬須這個詞來自于古代的神話傳說,麒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獸,具有吉祥的象征意義。傳說中,麒麟的胡須長而細密,因此虬須在漢字中也用來形容人的胡須。

繁體

虬須的繁體字為「虯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說文解字》,虬須的古時候寫法為「丘須」。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方式有了變化,現代所使用的寫法則為「虬須」。

例句

1. 他的胡須又長又細,像是一根根虬須。

2. 她用雙手輕撫着自己的虬須,沉思着什麼。

組詞

1. 虬須胡:指胡須又長又細的人。

2. 虬須龍:指麒麟,也可用來形容某人胡須的形狀。例:他的胡須長得像一條虬須龍。

近義詞

1. 胡須:也指人的胡須。

2. 曲須:形容人的胡須彎曲的形狀。

反義詞

光須:指沒有胡須的樣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