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行的意思、得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行的解釋

謂德行流播。得,通“ 德 ”。《莊子·山木》:“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於狂。” 郭慶藩 集釋引 郭嵩焘 曰:“得,猶德也。《集韻》:‘德,行之得也。’言其道周流乎天下,而不顯然以居之,其德之行,亦不藉之為名而以自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得行”一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古漢語用法:能夠實行或得以推行

釋義:

“得”表示“能夠”,“行”指“實施、推行”,組合意為某事具備實施條件或獲得認可推行。

經典用例:

來源: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該義項,引證《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人主之聽言也,不以功用為的,則說者多‘棘刺’‘白馬’之說……故有‘得行’其說者。”


二、方言用法(西南官話):表示認可或可行

釋義:

四川、重慶、貴州等地口語中,“得行”意為“可以”“能成”,反義詞為“不得行”(不行)。

典型例句:

來源: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在“西南官話”章節明确标注該詞條,并注明其口語化特征及使用地域。


注意

現代标準漢語中,“得行”已較少使用,古義多被“可行”“能實施”替代,方言義則局限于特定區域。學術或正式文本建議優先使用“可行”等規範表述。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得行”一詞的含義需結合古代漢語和現代方言兩種語境進行解釋:

一、古代漢語中的含義

  1. 德行流播(得通“德”)
    出自《莊子·山木》:“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其中“得”通“德”,指德行傳播或道德實踐。這一用法強調内在品德的彰顯與影響。

  2. 可行、能行
    見于《韓非子·從說》:“主令得行者,未嘗有也”,此處“得行”指政令或策略的可行性。例如:“假使在‘入彎點’前建立充分的重疊,後車有權獲得行駛空間”。

二、現代四川方言中的含義

在四川話中,“得行”表示“行,可以”,但需結合語氣判斷具體含義:

三、使用示例

“得行”的釋義需分語境:古代側重德行或可行性,現代方言則更口語化且具雙關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韓非子》原文或四川方言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冰盞播亡操刀傷錦曹全碑谄目淬濿帶累點漆吊服貂鼲定陵鬥香獨獨屙尿風表覆準耕具廣敞關牡歸湊滾邊煥顯花轍假人雞禍進擊羁貧急切季脇局念居心險惡陵絶潾湧利眼埋輪面申訬婧密處磨揉噴礴鵬衢氣不忿氣候學凄絕起蹷青鳥青徐顉頤齊尚飾行説稱摅頌厮捱肅疏談評呫嚅梯取舞佾烏衣之遊斜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