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矯飾其行為。《莊子·盜跖》:“ 鮑焦 飾行非世,抱木而死。”《韓非子·二柄》:“人主好賢,則羣臣飾行以要君欲,則是羣臣之行不效。” 王先慎 集解:“飾行則僞外,故其内情不效。” 清 戴鈞衡 《朱建論》:“吾意 建 平日所稱廉直不苟者,皆飾行欺世。”
美化劣質品。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官上》“飾行”:“古人謂物脃薄曰行……取行苦之物,飾以欺人,故曰飾行。”參見“ 飾行儥慝 ”。
使行為嚴謹合禮。飾,通“ 飭 ”。《後漢書·許劭傳》:“初為郡功曹,太守 徐璆 甚敬之,府中聞 子将 ( 許劭 字)為吏,莫不改操飾行。”參見“ 飭行 ”。
“飾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ì xíng,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指通過刻意修飾行為來掩蓋真實意圖或僞裝品德,通常帶有虛僞性。
指對質量低劣的物品進行表面修飾以掩蓋缺陷。
“飾”通“飭”(整頓),意為規範行為以符合禮法。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莊子》《韓非子》等文獻。
《飾行》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對自己的行為、言辭進行修飾、裝飾,以達到美化、誇張或掩蓋真相的目的。
根據漢字拆分規則,飾行的部首為食(shí),表示與食物相關。飾行的總筆畫數為11。
飾行一詞來自于《莊子·外物》:“飾行有時,成名有順。”這句話意味着外在的表現和裝飾可以在某些時候起到積極的作用,并且能夠獲得一定的名聲。
飾行的繁體字為「飾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飾行也有不同的寫法,如「飾行」寫作「飾行」。
1. 他總是飾行誇大,讓我們很難相信他說的話。
2. 她在社交場合經常飾行說謊,以獲得别人的贊許。
1. 飾品:指用來裝飾人體、衣物、房屋等的物品。
2. 飾演:指在戲劇、電影、舞台等表演中扮演角色并進行表演。
1. 修飾:指對事物進行修整、裝飾,使其美觀或得到改進。
2. 裝飾:指為了美化或增加吸引力而進行的外部裝飾。
1. 真實:指完全符合事實或真實情況的狀态。
2. 原始:指未經過改變或裝飾的最初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