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以恩德安撫。 唐 陸贽 《誅李懷光招谕淮西诏》:“苟或昧於德綏,務以力勝,士旅疲耗,烝黎困窮。” 明 宋濂 《望雲圖詩序》:“當是時,大 明 皇帝定鼎 金陵 ,德綏威讋,萬方嚮化。” 王闿運 《拟李鴻章陳苗事折子》:“可以德綏,可以威服者也。”
德綏是漢語複合詞,由"德"與"綏"組合而成,具有雙重語義内涵。《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以德行安定民心",其核心要義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構詞解析 "德"取《說文解字》"升也,從彳㥁聲"之本義,引申為道德規範與精神修養;"綏"據《爾雅》釋作"安也",指安撫、安定之意。二字組合形成動賓結構,強調通過道德實踐達成社會治理目标。
二、經典用例 該詞源出《尚書·周書》"德綏四方"的治國理念,指君主以德政安撫天下。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引申為"修德以安民"的政治倫理觀,強調德治對維持社會秩序的根本作用。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學術論著闡釋傳統治理思想,如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将其納入儒家政治哲學概念體系。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史》教材将其與"武功"對舉,構成古代"文治武功"的治理範式。
相關權威解釋可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285頁,及中華書局《王力古漢語字典》相關條目。
“德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é suí,其核心含義為“以恩德安撫”。以下是詳細解析:
“德綏”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德服人”的治理智慧,強調道德力量在安定社會中的作用。其曆史用例多見于政治文告和史書,現代語境中亦可延伸至領導力或外交策略領域。
白纻歌班級蓓蕾兵役法不疼不癢騁力丞轄刺徑躭受稻雲刁訟陡崖躲煞妒忮法事飛班蜚英風虎雲龍風舉雲搖高不湊低不就更議槅子供役歸薄規算蝦蟆窯和厲涸轍枯魚鴻俦黃陵加封駕龍建安風骨棘闱曠時沴怪流唱龍燈綸扉綿子弭除暝曚募征格拍但跑突佩紫懷黃螓首七字譜三柳三素望沈心靜氣説論夙因探賞偉岸僞孔傳渦濑閑默小布衫小有清虛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