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以恩德安抚。 唐 陆贽 《诛李怀光招谕淮西诏》:“苟或昧於德绥,务以力胜,士旅疲耗,烝黎困穷。” 明 宋濂 《望云图诗序》:“当是时,大 明 皇帝定鼎 金陵 ,德绥威讋,万方嚮化。” 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可以德绥,可以威服者也。”
德绥是汉语复合词,由"德"与"绥"组合而成,具有双重语义内涵。《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以德行安定民心",其核心要义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构词解析 "德"取《说文解字》"升也,从彳㥁声"之本义,引申为道德规范与精神修养;"绥"据《尔雅》释作"安也",指安抚、安定之意。二字组合形成动宾结构,强调通过道德实践达成社会治理目标。
二、经典用例 该词源出《尚书·周书》"德绥四方"的治国理念,指君主以德政安抚天下。宋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引申为"修德以安民"的政治伦理观,强调德治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根本作用。
三、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学术论著阐释传统治理思想,如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将其纳入儒家政治哲学概念体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史》教材将其与"武功"对举,构成古代"文治武功"的治理范式。
相关权威解释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285页,及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相关条目。
“德绥”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é suí,其核心含义为“以恩德安抚”。以下是详细解析:
“德绥”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德服人”的治理智慧,强调道德力量在安定社会中的作用。其历史用例多见于政治文告和史书,现代语境中亦可延伸至领导力或外交策略领域。
悲良弓鼻孔辽天草虫岑寂长七短八承领赤韍赤绿弛维杵糠貙卒刺口此问彼难翠牙邨落打捞点头会意跌屑屑地膏邸院鲕石恶生发晶非驴非马蜚鸟拐杖鼓腹含和华冠丽服化枢活捉获辠焦土嘉致倔起珂声空喉跨边乐志敛衾粒间莅民领戏龙跃庙朝闹蹩扭宁居浓缩女中尧舜偏为癯露森冷飋飋声乐时华饰甲底兵瘦牛万古留芳围子文莫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