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等數的意思、等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等數的解釋

(1).等級與數量。《周禮·秋官·掌客》:“掌四方賓客之牢禮餼獻,飲食之等數與其政治。”

(2).數學上指相等的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等數(děng shù)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數學術語和古漢語用法兩類:


一、數學術語中的核心含義

指兩個或多個整數中能夠同時整除各數的最大公約數(Greatest Common Divisor, GCD)。

例如,求12和18的等數,即計算二者的最大公約數:12的約數為1、2、6、12;18的約數為1、2、3、6、9、18;其公約數中最大者為6,故等數為6。此概念源于中國古代數學著作《孫子算經》中的“等數術”,是“更相減損術”求最大公約數的基礎。


二、古漢語中的引申用法

在非數學語境中,“等數”可表:

  1. 等同的數量

    如《漢書·律曆志》載:“權輕重者,不失黍絫;度長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寡者,不失圭撮;協聲律者,不失等數。” 此處指衡量事物時需保持數量一緻。

  2. 等級相同的數額

    古代戶籍或賦稅制度中,指按同一标準劃分的數額單位(如《宋史·食貨志》提及稅賦分等征收)。


三、現代應用與權威參考

數學定義以《數學辭海》(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的解釋為據:“等數即最大公約數,是數論中約分、化簡的核心工具。”

古漢語釋義則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等數”詞條涵蓋“相同之數”及“等級之數”二義,并收錄《孫子算經》《九章算術》等典籍用例。

古籍例證:

《孫子算經·卷下》:

“以等數約之,乃得成率。”

(譯文:用最大公約數約簡分數,即可得到最簡比例。)


“等數”的釋義需分域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等數”在數學中通常指兩個或多個數的最大公約數(Greatest Common Divisor,簡稱GCD),即能同時整除這些數的最大正整數。以下是詳細解釋:


概念解析

  1. 定義
    若整數( a )和( b )的最大公約數為( d ),則( d )滿足:

    • ( d )能整除( a )和( b )(即( d mid a )且( d mid b ));
    • 任何其他同時整除( a )和( b )的數,必定小于或等于( d )。
  2. 計算方法
    常用輾轉相除法(歐幾裡得算法)求解。例如:

    • 求( 12 )和( 18 )的最大公約數: [ 18 div 12 = 1 text{ 餘 } 6 quad Rightarrow quad text{GCD}(18,12) = text{GCD}(12,6) 12 div 6 = 2 text{ 餘 } 0 quad Rightarrow quad text{GCD}(12,6) = 6 ] 因此,( 12 )和( 18 )的等數是( 6 )。

應用場景


補充說明

如果需要進一步探讨具體問題,請提供更多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暗場幫耧冰顔簸錢不稼不穑铛頭踹足的保登曆定國定價酘酒艴然不悅甘旨肥濃更樓耕者有其田貫的鬼促促弘量呼舞家諜講書祭酒江西見教交修機不容發劫搶積因狂逆朗寤老學累葉漫書茂齡瞑截内書堂輕鮮青蟹熱加工肉痛入第少不的沙魚鞘折兒盛極一時瘦筋筋絲人損薄榻凳陶化跳天鐵獄銅籠桐城頭拳吞紙抱犬挽聯猥計無堅不摧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