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桐城的意思、桐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桐城的解釋

[Tong cheng] 安徽省東南部的縣。人口70萬。處大别山邊緣,地勢平坦,産竹、木、桐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桐城是中國安徽省安慶市下轄的縣級市,其名稱源于曆史地理特征及文化淵源。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桐”指代當地曾廣泛生長的桐樹(古稱“油桐”或“梧桐”),象征物産特征;“城”為古代城池建制,表明其行政地位。該地名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元和郡縣圖志》,記載為“因桐木叢生,築城為治”而得名。

在地理範疇中,桐城地處長江北岸、大别山東麓,總面積1472平方公裡,現轄12個鎮、3個街道。據《中國地名語源詞典》考釋,其建城史可追溯至春秋時期的“桐國”,秦漢設枞陽縣,隋唐定名桐城縣,1996年撤縣設市。

文化語義層面,桐城承載着“桐城派”這一清代最大散文流派的學術内涵。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遺産》期刊載文指出,方苞、姚鼐等學者創立的“義法說”,使“桐城”成為承載古文理論體系的文化符號。現代語境中,該詞常與“文都”并稱,見于《新華詞典》地方文化特色詞條。

依據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桐城現為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此官方認定賦予其名稱法定效力。方言學著作《皖語研究》記載,當地方言屬江淮官話黃孝片,語音中保留古入聲調,與地名發音“Tóngchéng”形成音義對應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桐城是中國安徽省下轄的縣級市,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其詞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一、名稱由來

桐城古稱"桐國",因西周時期該地區適宜種植油桐樹而得名()。油桐是古代重要的經濟作物,其種子可榨油用于制作防水塗料,這一命名體現了地域物産特征。

二、地理特征

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介于北緯30°40'-31°16'、東經116°40'-117°09'之間,總面積1552.74平方公裡。地形呈西北高東南低的階梯狀分布,包含大别山餘脈、丘陵和平原三種地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15.9℃,年降水量1241毫米。

三、曆史沿革

四、文化地位

作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影響清代文壇200餘年的"桐城派",該文學流派主張"義理、考據、辭章"合一,代表人物有方苞、姚鼐等()。現存六尺巷、桐城文廟等文化遺迹,其中六尺巷典故"讓他三尺"成為中華禮讓文化的象征()。

五、區位價值

素有"七省通衢"之稱,現代是合肥都市圈南翼門戶,北距合肥90公裡,南距長江安慶港68公裡,承擔着皖江城市帶産業轉移的重要職能()。當前人口約74.5萬,2024年GDP達580億元()。

别人正在浏覽...

暴斧豹騎不移日敞平成布沖蒙出梅次非大訓豆粉戹禍二妫撫塵梗迹萍蹤隔牆有耳共蔕蓮官居還值鶴長凫短嘿泯後矩懷刑黃管胡猜嚼複嚼寂默金绯崛詭咀齧魁實枯渴讕詞琅環老道長率德滅失命分名流巨子飄灑劈柴錢文起局氣筒齊武棋藝三語掾設建沈悲神機妙算沈涎適逢其時說内踏裡彩天後跳騰團臍萬夫不當文人墨客閑打牙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