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時機緊迫。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八:“追數千出柙走險之兕虎,毆使歸閑就勒,機不容髮,計不反顧,天也,非人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事變之來,機不容髮,事後追悟,與不悟同。”
“機不容發”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比喻時機非常緊迫,不容有絲毫拖延。其中“機”指時機,“發”原指發射,引申為行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魏源原著。
《機不容發》是一個成語,意為形勢非常危急,微小的錯誤或過失都可能導緻非常嚴重的後果。形容局勢十分危險、棘手。
《機不容發》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機”、“不”、“容”、“發”四個部分。其中,“機”為主體部首,有8畫;“不”為左右結構,有4畫;“容”為上下結構,有10畫;“發”為上下結構,有5畫。
《機不容發》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的《後漢書·王莽傳》,原文是“計不容發”。後來,這個成語引申為形容形勢危急的情況。
在繁體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機不容髮」。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所以《機不容發》在古代有一些變體寫法。例如,晉代的《廣雅》中把“發”寫作“髮”,兩個字分别寫作“機不容髮”。
他工作中的一個小失誤,可能引發一場災難性的事故,真是《機不容發》。
- 機器人
- 機構
- 機場
- 發明
- 發展
- 危如累卵
- 望梅止渴
- 勢如破竹
- 火上加油
- 萬事亨通
- 無憂無慮
- 動如脫兔
- 安如泰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