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量的意思、含水量的詳細解釋
含水量的解釋
(1) [water content]∶存在于雪樣(或土樣)中的液态水,往往用重量百分數計。以水當量百分數計的含水量等于100減去雪量
(2) [moisture content]∶一堆土、一潭污水、一堆淤泥或一批篩餘物所含的水量,通常用總重量中所含水分重量的百分比表示
詞語分解
- 含的解釋 含 á 銜在嘴裡,不吐出也不咽下:含一口水。含漱劑。含英咀(?)華(喻反複琢磨體味文章的妙處)。含饴弄孫(含着糖逗小孫子,形容老年人的樂趣)。 藏在裡面,包容在裡面:包含。含義。含量。含苞。含蘊。含混
- 水量的解釋 ∶水的多少,流量水量不足 〈方〉∶遊泳的熟練程度及技巧水量很好詳細解釋在一定的時間内,江、河、湖泊、水庫内存水的總量。 淩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四:“ 漢水 仿佛一條銀鍊,斜嵌在富庶的 江漢平原
專業解析
含水量是漢語中表示物質含水比例的專業術語,其核心含義指單位物質中所含水分的質量或體積占比。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學科定義,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礎釋義(《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指物質内部所含水分占物質總質量的百分比,常用于描述土壤、食品、木材等物質的濕潤程度。例如:“沙質土壤的含水量通常低于黏土。”
二、科學定義(《辭海》第7版)
在自然科學中,含水量是物質中水分的質量與幹燥後物質質量的比值,計算公式為:
$$
text{含水量} = frac{text{水分質量}}{text{幹物質質量}} times 100%
$$
該定義廣泛應用于地質學、農業及工程領域,如評估土壤墒情或建築材料穩定性。
三、擴展釋義(《地理學名詞》第3版)
在地理學與生态學中,含水量特指自然介質(如土壤、岩石、大氣)中水分的儲存狀态,是分析水文循環和生态系統平衡的關鍵指标。例如:“植被覆蓋率直接影響地表土壤的含水量。”
四、生活應用
日常語境中,含水量也用于描述食品、紡織品等物質的含水标準,如“國家标準規定嬰幼兒輔食的含水量需≤8%”(《食品安全國家标準》GB 10769-2010)。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 夏征農, 陳至立主編. 《辭海》第7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地理學名詞》第3版. 科學出版社.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食品安全國家标準: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GB 10769-2010.
網絡擴展解釋
含水量是指物質中所含水分的量,通常以百分比或比例表示,用于描述土壤、岩石、食品、木材等多種材料的水分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分類
含水量分為兩種表示方式:
- 體積含水量:水體積占材料總體積的百分比,公式為:
$$
theta = frac{Vw}{V{text{wet}}}
$$
其中,( Vw ) 為水的體積,( V{text{wet}} ) 為材料濕潤狀态下的總體積。
- 重量含水量:水的質量占材料總質量(濕重)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
$$
text{含水量} = frac{text{濕重} - text{幹重}}{text{濕重}} times 100%
$$
2.與含水率的區别
含水量和含水率常被混淆,但兩者不同:
- 含水量:以濕重或總體積為基準計算。
- 含水率:以幹重為基準計算,公式為:
$$
text{含水率} = frac{text{濕重} - text{幹重}}{text{幹重}} times 100%
$$
例如,若濕土重120g,烘幹後100g,則含水率為20%,含水量為16.67%。
3.應用領域
- 工程與地質:土壤含水量影響地基承載力,過高會導緻土質松軟,過低則難以壓實。
- 農業:控制土壤水分可優化作物生長,如田間持水量是灌溉的重要指标。
- 材料科學:木材、陶瓷等材料的含水量影響其物理性質(如強度、變形)。
4.實際影響
- 工程性質:土壤含水量高時可能呈流塑狀,降低穩定性;含水量低時土質堅硬,需調整至“最優含水量”以提升壓實效果。
- 環境監測:通過含水量分析可評估雪樣、污水等的水分分布。
5.注意事項
- 測量時需區分體積與重量基準,避免混淆。
- 隱形眼鏡等特殊材料的含水量需平衡透氧性與耐用性,并非越高越好(低權威性來源提及,需謹慎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領域的應用或公式推導,可查閱土壤力學、材料科學等相關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琥白揚提寶蓋頭賓詹嗶啁滄海君禅牀出圹寸晷打掉黨信道得應得粉齑割鬧寡言少語骨盧槌亥市花水兼賦踐事奸僞家喻戶習接通機耕站津門金甕進庠僦車戢智覺星開置課舡科法兩面攻諒直垆肆冒居米粣明絜跑肚彭祖遷除前靈七大家請爵起升認賊爲父日煙生黎獅子骢霜皛綀子斯翚損短談不上縣辦祥晖祥流消絶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