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鮮果經過日曬或烘幹而成的食品。水分在12%以内,便于保存。供直接食用或複制食品用。《新華半月刊》1958年第10期:“ 河北 密雲縣 在深山裡建設的果幹廠隻花了二百五十元,能夠年産二十六萬斤果幹。”
“果乾”是由新鮮水果通過日曬或烘幹加工制成的食品,其核心特征和用途如下:
“果乾”指将鮮果通過日曬或烘幹工藝脫水的食品。制作過程中需将水分含量控制在12%以内,以達到延長保存期限的目的。
據記載,1958年河北密雲縣曾建立果幹廠,年産量達26萬斤,體現了該食品在傳統加工中的應用。
現代簡體中文中多寫作“果幹”,但“果乾”為傳統表述方式,兩者含義相同。常見種類包括葡萄幹、芒果幹等,具體産品因原料水果不同而異。
(注:搜索結果中未明确區分“果乾”與“果幹”,但根據語境可視為同一概念的不同書寫形式。)
果乾是指将水果切成片狀或丁狀後,再經過晾曬或烘幹而成的食品。果乾可以保留水果的營養成分和味道,延長水果的保存期限。
果:木(部首),5畫
乾:乙(部首),4畫
果乾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意為“經曬幹的水果”。
果乾的繁體字為果幹。
在古代,果乾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果的古字形為"菓",代表水果;乾的古字形為"幹",意為曬幹。
1. 媽媽給我買了一袋果乾當零食。
2. 商店裡有各種口味的果乾,你想要哪一種?
果汁、水果、果園、水果刀、果醬、果肉
脫水水果、果幹
新鮮水果、果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