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登上台階。 唐 李華 《含元殿賦》:“降輦登階,微聞玉聲。”
(2).猶進身。《楚辭·劉向<九歎·思古>》:“ 蒯聵 登於清府兮, 咎繇 棄而在壄。蓋見茲以永歎兮,欲登階而狐疑。” 王逸 注:“言己見君親愛惡人,斥逐忠良,誠欲進身登階,竭盡謀慮,意中狐疑,恐遇患害也。”
“登階”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或現代引申義,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如、5)。
“登階”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一般指爬上或步入階梯、台階之意,多用于描述人或動物行動。它可以比喻一個人在職業、學術、社會等方面的進步或提升。
“登階”這個詞是由“癶”(頭部)和“阝”(阝部)組成。其中“癶”在漢字中通常作為偏旁,表示腦袋或頭部,而“阝”則是表示土牆或房屋的意思。
根據筆畫順序,拆分成為“癶”(3畫)和“阝”(8畫),總共11畫。
“登階”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蕩》:“上帝豈無三考?式遏寇虐,景福康甯。登阜自宜,豈望祐祉。”其中“登阜自宜”也即“登上山坡,自然可宜”,含義為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和才華。
隨着時間的流逝,人們把“登阜自宜”的意思引申為在社會、工作、學業等方面獲得成功或晉升。
繁體字的“登階”為「登階」。在繁體字中,“登”與簡體字相同,但是“階”的正式繁體字形狀為「階」。
在古漢字中,“登階”寫作“乇之”,其中“乇”通常表示台階或牆壁。
1. 他努力學習,終于登上了事業的階梯。
2. 這部小說的成功使作者成功登上了文壇的高階。
登高、登山、登記、登陸、一登場
攀登、爬升、升遷、晉升
下降、衰落、失寵、降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