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不二價的意思、口不二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不二價的解釋

謂賣物者不說兩種價錢。《後漢書·逸民傳·韓康》:“常采藥名山,賣於 長安 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口不二價”是一個成語,指賣家說出的價格固定不變,體現誠信經商的品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出處與典故
    源自《後漢書·逸民傳·韓康》。東漢隱士韓康常年采藥售賣,堅持三十餘年“口不二價”。傳說一次有女子買藥時試圖還價,發現他果真言不二價,韓康因此感歎自己隱姓埋名仍被認出,遂隱居避世。

  2. 基本釋義
    字面意為“賣家不報兩種價格”,強調定價誠信、不隨意更改。現代多用于形容商業交易中定價透明、不議價的作風。

  3. 示例與應用

    • 古代示例:韓康賣藥的故事成為誠信典範。
    • 現代示例:國營商店曾以“口不二價”為經營原則;也有個體商家如瓜農堅持高價不議價。
  4. 近義詞與延伸
    近義詞為“說一不二”,體現誠信、堅定的态度。該成語常用于商業場景,也可引申為行事風格坦率、不反複。

  5. 文化意義
    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商業倫理中對誠信的推崇,但現代語境中,其“不議價”特性常與靈活的市場需求形成對比。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結構、英文翻譯或相關謎語,可參考《後漢書》原文及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不二價

《口不二價》是指在商業交易中,賣家口頭報價和買家出價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即買賣雙方的價格談判仍有餘地。這個成語揭示了在交易中繼續讨價還價的可能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不二價》由口、不、二、價四個字組成。其中,口為部首,表示與口有關的事物;不和二為邊旁部首,分别表示否定和數字二;價為右邊形旁,表示與價格有關的事物。

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口(3畫)、不(4畫)、二(2畫)、價(9畫)。

來源

《口不二價》最早出現在明代錢堯為的《漢字源流》一書中。這個成語源于“口不語,無二價”的意思,也就是在商業交易中,雙方可以繼續讨價還價,沒有固定的價格。

繁體

《口不二價》的繁體字為「口不二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口不二價》為例,其古時候的寫法為「口不二價」。

例句

1. 這個商品的價格可以再商量,口不二價。

2. 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可以繼續讨價還價,不存在口不二價的情況。

組詞

口舌之争、固定價格、議價餘地

近義詞

還價空間、商議餘地

反義詞

固定報價、一口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