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不二價的意思、口不二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不二價的解釋

謂賣物者不說兩種價錢。《後漢書·逸民傳·韓康》:“常采藥名山,賣於 長安 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口不二價”是漢語成語,指商家定價誠實守信,不虛報價格也不接受讨價還價的行為。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逸民列傳》,記載隱士韓康采藥長安市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後成為商業誠信的典範表達。

從語義構成看,“口”指言語表述,“不二價”強調定價唯一性,包含兩層核心内涵:其一為明碼實價,杜絕虛高标價;其二為價格公允,無需通過議價達成交易。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賣商品者不說兩種價錢”,突顯交易過程的透明化與公平性。

在語言演變中,該成語經曆了從具體行為描述到抽象道德準則的轉化。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考釋,東漢時期商品交易普遍存在讨價還價現象,“口不二價”在當時具有革新意義,現已成為市場監管部門倡導的誠信經營準則。商務印書館《成語源流大詞典》特别指出,該成語與“童叟無欺”“貨真價實”構成漢語商業倫理的核心語彙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口不二價”是一個成語,指賣家說出的價格固定不變,體現誠信經商的品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出處與典故
    源自《後漢書·逸民傳·韓康》。東漢隱士韓康常年采藥售賣,堅持三十餘年“口不二價”。傳說一次有女子買藥時試圖還價,發現他果真言不二價,韓康因此感歎自己隱姓埋名仍被認出,遂隱居避世。

  2. 基本釋義
    字面意為“賣家不報兩種價格”,強調定價誠信、不隨意更改。現代多用于形容商業交易中定價透明、不議價的作風。

  3. 示例與應用

    • 古代示例:韓康賣藥的故事成為誠信典範。
    • 現代示例:國營商店曾以“口不二價”為經營原則;也有個體商家如瓜農堅持高價不議價。
  4. 近義詞與延伸
    近義詞為“說一不二”,體現誠信、堅定的态度。該成語常用于商業場景,也可引申為行事風格坦率、不反複。

  5. 文化意義
    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商業倫理中對誠信的推崇,但現代語境中,其“不議價”特性常與靈活的市場需求形成對比。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結構、英文翻譯或相關謎語,可參考《後漢書》原文及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雞年别愁禀奏賓接不知所厝嵾峨吃大鍋飯吃力代還躭擱刀幾杜衡多用途貨船分香負反饋幹陬高枕安卧怪麗鼓铎漢口含貞核論後歲昏踰火柴頭弧深檢押郊甸教胄嗟食穽房肋木量變虜略美授渑阨秘謀鳥蟲篆蛷螋取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僧堂邵伯訟棠身下水晶塔四月梵夙悟鐵道兵悌順通辭頹阙吐芽忘記委積無前物譽嗚嘬賢谟岘山